晴時多雲

連氏行為模式? 還是歷史複製?

■許建榮

《台灣連翹》是台灣前輩作家吳濁流先生的部份自傳,本書以第一人稱觀點描述一九○○至一九五○年間台灣的社會與歷史現象。

《台灣連翹》第九章以後,提到諸多的政治人物,文中描述連戰祖父連橫甘為日本政權馬前卒的事蹟,連橫撰文發表「鴉片有益論」為日本公賣鴉片的行徑背書,是歷史無法抹去的事實。一九四五年以後,被稱為半山集團的人從中國回到台灣,這些取得國民黨酬庸的投機份子,在當時絕大部分台灣人生活越來越艱困時,卻是在政治與經濟上日益崛起,這些人做了什麼,大夥可以從歷史中去推敲。半山集團的連震東與其子連戰,打造了兩代公務員累積百億家產的傳奇,而家產的累積過程是否對得起台灣人,當然得問問當事者的良知。

連橫之後的第三代連戰此次前往中國,將下榻於北京飯店。「北京飯店」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具有極重要象徵意義的地方,它是李宗仁政府代表和談與投降共產黨下榻的地方,也是西藏代表和共產黨談判下榻的飯店。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蔣介石下野,李宗仁先於二月十四日派出由顏惠慶、章士釗等人為首的代表團,前往北京探求和談;四月一日派遣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章士釗和李蒸等五人的代表團赴北京談判,希望能夠與共產黨劃江而治(連戰主張「兩岸分治」?);原本代表團下榻六國飯店,後來移至北京飯店。

四月十五日,共方代表要求李宗仁於四月二十日以前簽字,並且表示無論南京政府簽字與否,共軍都得渡江,但李宗仁等不願接受條件;四月二十一日凌晨,中共不待南京答覆即派兵渡江,而李宗仁的首席代表張治中等人也向共產黨投降;談判破裂後,周恩來隨後在北京飯店召開各黨派團體和其他人民代表的會議。

一九四九年當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後,共產黨隨即宣布要解放台灣和西藏,一九五一年四月西藏代表下榻北京飯店,四月二十九日雙方第一次會談,會談先以十點約定做為談判基礎,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國與西藏簽署十七項協議,但是當昌都戰役的槍聲響起後,西藏的命運就成為國際所關心的焦點。

回到連戰前往中國會談的話題,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與中國達成十項初步「成果」,連戰也將於四月二十九日與胡錦濤會面,並在北京飯店舉行記者會。以上文字內容有諸多和過去歷史熟悉的字眼,北京飯店、四月二十九日、十點約定等等,這是否意味著共產黨刻意複製歷史?

觀諸以上的敘述,不知是連家的行為模式,還是共黨的歷史複製?身為堅持捍衛台灣主權的台灣人,我由衷希望以上皆非;可是,歷史的事實,可能迫使我們選擇答案是「以上皆是」。(作者為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