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取消肥料補助 台中應再想想

◎ 王朝源

環視周遭跟我一樣還種「再生稻」的田家寥寥無幾,回想家父的年代都是一期稻收割完後,隨即又耕田整地準備二期稻插秧,根本無所謂再生稻這個名詞,不知是現代的「作穡人」已失去當年淳樸勤勞的本性,還是政府農政單位不重視,抑或是時代變遷使然,令老農困惑茫然。

回溯種再生稻的歷史至今已有卅年,公糧收購再生稻也有廿多年,直到民國一○三年突然喊卡,此舉對於長期種植再生稻的農民打擊很大,導致農地大量休耕,接著農委會提出休耕補助政策,之後又試圖讓休耕土地活化,鼓勵轉作雜糧,例如種植大豆等,但因成效差而收攤。

如以種再生稻跟休耕領補助收益兩相比較,種再生稻扣除肥料、收割工錢、農藥等有形支出(不包括除草、施肥、灌溉等無形支出),肯定倒貼,如再遇上颱風、蟲害等天災,將會是血本無歸。

既然得冒這麼大的風險,筆者為什麼還堅持不休耕而選擇種再生稻呢?筆者覺得農人種田就像公務員上班一樣,是職業;如果叫我田地休耕而坐領補助(何況補助金又不多),簡直就像把我的手腳綁起來一樣痛苦;說實在話,種再生稻筆者也是千百個不願意,但村裡多數田地都休耕或種再生稻,如果只有少數田家欲重新整地插秧,「貿頭」要配合也有困難。

「阿源伯仔,人家二期稻幾乎都休耕等領補助,你怎麼還在種?何況再生稻公糧也不收購,糶濕穀也只是死豬仔價,幹嘛那麼辛苦。」隔壁阿生仔的話雖是事實,但讓我聽了好難過。

更讓筆者難過的是,昨天到農會購買肥料,發現肥料價錢跟以前不一樣,本以為是價格有調整,一問才知是市政府每包補助廿元運費日前被取消了,化學肥料運費補助已行之有年,如今市府以一句經費不足就貿然取消,雖說金額不高,但長年積累下來,對收入微薄的農民而言,也是一筆負擔,筆者懇請盧市長能體恤農民的辛苦,拜託想想辦法幫我們保留住這份小確幸。

(作者是自耕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