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發展農業旅遊 互利互持

◎ 黃如輝

其實,這一陣子,農業也是受武漢肺炎疫情波及的產業,例如民眾減少出外用餐,餐飲業對於蔬果需求大為降低,看到嘉義縣長在電視購物台推銷太保哈密瓜,多少就能說明農業也中箭落馬。

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國人無法出國,國內旅遊成為民眾首選,反觀「農業旅遊」不應在國旅中缺席。像是個人在南化看見友人母親用蒸氣鐵盤製作芒果乾、夏季蘆筍頂著朝露破土而出,都是國內農業旅遊值得開發的項目,只要行程組合有特色,便很有發展成親子旅遊的空間。

以嘉義縣為例,縣政府可以整合鄉鎮農漁會資源,例如鹿草西瓜、義竹玉米與布袋虱目魚,配合家政班的開發農業手作課程,成為農業手作觀光行程。行程搭配如鹿草八掌溪段特有的龜塔祭祀與沿岸特殊地名,如「汫水港尾、過路仔、魍港」等與人文踏查,可以是有豐富的農業與人文歷史的結合。再如六腳花生蘆筍與東石鮮蚵,形成農漁體驗的特色旅遊,搭配嘉義縣沿海媽祖信仰文化,亦如朴子配天宮或東石港口宮等,更是將自然環境體驗與人文環境結合的農業旅遊。

農業旅遊除可供國旅新選擇外,亦可分散知名景點旅遊風險與控制群聚的問題,讓遊客進入鄉村,帶起農業經濟流動,進入農村透過實地觀察認識台灣農業發展,也有助於安全農業的推廣,更讓農業生產者了解旅客帶入的市場訊息與需求,在疫情下發展互蒙其利、互相扶持,成為台灣觀光的新特色。

(作者為工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