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國民黨失去的「民主中國」想像

二○○八年,馬英九展開八年執政,兩岸關係優於一切,走在連戰所鋪的路線上。圖為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羅智強日前邀請前總統馬英九(左)、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右)出席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 -未來沙龍首場直播會,談「新冠肺炎後的台灣未來」。(資料照)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兩岸論述是重頭戲,最近討論「九二共識」,分歧在所難免。似乎,青壯派傾向擱置或拋棄,「大老」傾向「九二共識不能丟」。一年多前,習近平提出「九二共識」壓縮版,直指一個中國原則,國民黨至今還在歧路徬徨,令人不解。

今年大選後,仍有國民黨人聲稱,兩岸關係是國民黨的強項。自認為是強項,卻未受多數國人信任,實際上便是弱點。回顧歷史,蔣經國晚期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至少是「堅守民主陣容」(蔣介石遺囑);李登輝繼任,「國統綱領」的遠程,則是「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可以說,直到二○○○年政黨輪替,國民黨的主張是「民主統一」,或者「民主才能統一」。這樣的兩岸政策基本點,在台灣國家正常化蔚為潮流之前,擁有相對多數民意基礎。此一立場,加上經濟,確屬國民黨的強項。

然而,二○○五年,情況出現改觀。連續兩次大選失利的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分受胡錦濤邀請率團訪問中國,其所達成之國共連胡共識,隻字不提「民主」。二○○八年,馬英九展開八年執政,兩岸關係優於一切,走在連戰所鋪的路線上。他在九二共識下重啟兩岸協商,對手便是一黨專政政權,所謂的和平協議、軍事互信機制、兩岸共同市場、擴大台灣國際參與、乃至馬習會,中國的民主悉屬禁忌的話題,偏偏台灣的民主活力在他執政期間更加活躍。這就注定了,二○○八年高人氣當選的馬英九,二○一六為國民黨留下滿目瘡痍,二○二○頹勢也尚未止血。其中要害,便是兩岸政策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馳。

只講國共合作,不講民主願景,遑論中國民主化。國民黨追求的「終極統一」,顯然不是「民主統一」,而是以一黨專政為本位的「專制統一」。國民黨兩岸政策的大倒退,起初是引起台灣內部不滿。二○一七年初川普上任,該年底將中國重新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自此美國與中國的摩擦與衝突與日俱增,在此襯托下國民黨「親中疏美」的形象更為濃厚。川普政府抨擊習近平掌權後改革開放徒具虛名,貿易戰、印太戰略導致美中關係劍拔弩張,今年以來的武漢肺炎之亂兩國更僵持不下。形勢比人強,連馬路線更加難以維繫,這是江啟臣的挑戰與機會。

日前,美國副國安顧問博明表示:中國人不適合民主是一派胡言,今天的台灣就是鮮活的證據;五四精神的繼承人是有公民意識的中國公民,像是武漢肺炎的吹哨人李文亮即是這樣的人。博明也指出,過去幾個月中,(中國)許多人表現出道德和行動上的勇氣,都在追求一個世紀前胡適、張彭春後幾代人的共同理想,這些人很多是普通公民,包括許章潤、任志強、伊力哈木、方方、許多天主教神父,以及數百萬為法律統治而和平示威的香港市民。二○一九年,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演說批評:自由依然是中國人民遙不可及的一場夢;北京儘管口頭上仍然高唱「改革開放」,但鄧小平這個著名政策已經益發空洞;而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

終結買辦文化,親美、和中、友日,江啟臣的起手式,乍看與連馬路線略有不同,但若繼續仰「專制中國」之鼻息,對「民主中國」毫無想像與行動,恐怕仍將陷入「九二共識不能丟」的泥淖無法自拔。親中也好,和中也好,台灣民意未必逢中必反,國民黨作繭自縛之處在於,拋棄該黨以往的民主價值(儘管很多時候流於口號),將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引向中國的專制黑洞。國民黨與「專制中國」的曖昧關係與利益勾搭,對十四億人的福祉只見其弊未見其利;而在台灣,一種逐漸深植人心的不信任感,也令該黨每逢大選吃虧於中國恫嚇與台灣反感所形成的螺旋下墜。

武漢肺炎肆虐期間,美中矛盾更為尖銳,民主國家對中國專制政權更不信任,巨變即將投射在台灣的兩岸政策選擇,朝野各政黨皆不可迴避,其中,國民黨面臨的考驗最大。台灣的民主,無法走回頭路,「九二共識不能丟」,難道選票可以丟嗎?江啟臣與國民黨有識之士,至少必須重返「民主中國」的想像,大幅翻修兩岸政策,於中於台於國際才能穩住民主的核心價值,通過此一門檻也才能密切貼近台灣民意,尋求再起的機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