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模範生與全球家醫

臺灣贏得國際民心的兩種新戰略

◎ 簡旭伸、吳奕辰

臺灣在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的表現有目共睹。上一次被全球媒體如此正面讚揚,是去年臺灣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個婚姻平權國家。這說明「臺灣奇蹟」從只要經濟發展的1.0版,蛻變為強調社會發展的2.0版,一個國家的人民,不分種族、宗教、性別與階級,都共享進步價值與發展機會,並攜手度過重大危機 。

這個「模範生」經驗,已清楚區隔「臺灣不是中國」;但面對中國無所不在的打壓,臺灣無法只靠模範生經驗突破封鎖。所以,臺灣要再從傳統外交延伸到「國際發展」,爭取與創造更多國際支持。

作為相對已開發且資源多的國家,臺灣理當可以運用專業與透過具體行動,協助其他國家弱勢者過得更好、更有尊嚴,與更有價值,蔡總統日前宣布防疫「國際盃」概念,就是個範例。這是一個「全球家庭醫師」概念,臺灣儘管還沒被聯合國接納為正式成員,但只要有機會,仍承諾願意貢獻技術與資源,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解決各種全球人類苦難。

「全球家醫」概念雖新,但其實早已行之有年。敘利亞爆發內戰後,臺灣組合屋就透過教廷進入伊拉克庫德區;利用金門經驗,與美國一起在約旦河谷除雷;還有更多與聯合國機構、臺灣家扶與慈濟等NGO團體,共同在約旦境內推動醫療、教育與社區發展相關計畫。臺灣因此成為中東難民危機中國際援助社群的一員,並強化與美國及其盟國的夥伴關係。二○一五年,臺灣與紐澳日韓等被並列為美國亞太反恐合作夥伴;二○一七年駐美代表高碩泰受邀參加美國國務院對抗IS聯盟全體會議,大合照時也以「臺灣」標出高碩泰所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

換言之,「全球家醫」的作法讓臺灣的外交能見度出現幾個特色:(一)提供深入全球家戶與個人的關鍵救難物資與技術,而不再只是花錢投入可剪綵的大建設;(二)突破地理限制,從原本零星的邦交國,變成更多的非邦交國;(三)從官方資源單打獨鬥,到引進臺灣企業與NGO同心協力;(四)把臺灣國際參與從雙邊變成了多邊,因為臺灣與其他理念相近的第一線專業者互動,他們會交換情報把臺灣推薦給其他同行,他們甚至就是去國際組織開會的決策者。

「全球家醫」讓臺灣可以幫到全球弱勢受援者,二則可以贏得志同道合國家外交與國際發展工作者的心。以此觀之,蔡總統所說的防疫國際盃概念背後,可以說是臺灣告別「外交孤兒」舊思維,轉而要自信與專業地用模範生與全球家醫的新戰略,來贏得國際社會支持與最後的正式承認。

(作者分別為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所教授和臺灣發展研究學會理事長、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位學程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