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教展望/中正大學校長馮展華:高教3瓶頸待突破

中正大學校長馮展華認為,高等教育要提高系所特色、教學品質才有未來。
(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王善嬿、林宜樟/專訪

台灣的大專院校不只面對國內招生競爭,因人力全球化流動,國外大學頻頻來台灣向優秀師生招手,國立中正大學創校至今三十年,以工科院為例,就被國內外大學挖角約一百五十名教師,校長馮展華不諱言指出,台灣高等教育受制於教學評鑑一致化、學費反漲及教師薪資規定彈性不足等問題,發展已經走到了瓶頸。

相關影音:中正大學校長馮展華談優秀師資遭挖角 60公頃運動場留人

中正工科院 30年流失150名教師

馮展華認為,大學是孕育創新的源頭,需各式教師,台灣的大學教師雖已有彈性薪資制度,但加薪比例不夠,加上學校財源多仰賴募款,而社會普遍反對學費漲價,無法保證年年可加薪,因此香港、美國等地大學來搶人,就難留住人才。此外,大學評鑑使教師為了滿足評量而產出成果,例如擔心學生評鑑意見、遵照教學規範等,不敢突破,特色難凸顯。

馮展華提到,中正建校期因國家挹注資源,硬體設備完善,雖地處偏遠、周邊為農地,但相較都市學校,環境更適合研究、進修,延攬許多工研院教師或喜愛田園生活的人才到校任教,打下基礎;但至今,光是工科院就被挖角約一百五十名教師,因此除了有彈性薪資,也在校園內營造六十公頃運動場所、充實圖書館,打造與世界同步的教學環境,徵聘金融、科技或企業界師資。

高教實踐所學 也要懂得回饋社會

少子化造成生源緊縮,中正大學博士班則先嗅到危機,除建立獎學金制度廣招外生,二○一七至二○一九年外籍生人數及比率為四百二十七人(佔一.九%)、四百五十三人(佔二.○%)、四百五十七人(佔二.一%);為培養學生兼具理論與實務,不會產生與業界脫節的焦慮感,工科系所更透過研究計畫加強與企業的連結,讓研究生到企業實習兩年,再運用所學,進行系統化開發機具、製造設備。

相關影音:博士班招生缺口 祭獎學金招外籍生

人文社會科學系所則藉由蒐集地方文史,引進在地達人擔任業師,參與公共事務、增進與社區互動,也運用所學回饋社會。

馮展華說,研究生參與研究計畫實踐所學,且從企業、社區回饋看到願景,就會願意留下來,還會再繼續念博士班深造、做研究,因此學校成立前瞻製造系統、高齡跨域創新、國家政策等不同研究中心,集合跨科系研究生發現及解決問題,為企業開發機具設備,或成為國家擬定政策的智庫角色。

馮展華指出,前瞻製造系統尖端研究中心二○一一年正式成立,以工具機及精密機械製造為研發主體,例如該中心接受機具製造商和大工業公司委託開發CNC滾齒機,開發後售價約八百萬元,銷售國內還出口到歐洲、中國,售價為歐美一半,打破歐美高價壟斷,並降低國內齒輪加工業者生產成本。該中心也與上銀科技合作,以六年時間進行智能化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研究,開發出預壓偵測技術、溫升與熱變形補償技術等,獲得技轉金達二千五百萬元。

多元評鑑 才有助各校發展特色

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則由中正師生到新港、民雄、東石等鄉設高齡社區共創生活實驗室,以蹲點方式了解老人家需求,更結合理工科理論及技術,做到身心、精神的照顧。更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合作研究高齡者心臟病、大腸直腸癌等疾病,與大林慈濟醫院開發「智慧型護膝」等科技,兩年已有十七件產學計畫,金額達兩千七百五十萬元,目標將訂出國家級檢測標準,或提供政府對於高齡勞動者政策意見。

面對未來高教問題的挑戰,馮展華呼籲,要凸顯學校及院系所特色,尤其教學提升,有賴教育部、台灣評鑑協會放寬自有特色指標,讓各校彈性開設特色課程,教師透過更多元評鑑項目幫助升等,例如對社會、產業貢獻及影響力可列入評鑑,讓教師除專注學術研究,還能協助政府擬訂公共政策,擴大社會影響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