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落羽松?別再種!

◎ 蘇正隆

最近媒體經常報導「全國最浪漫落羽松秘境……已開始褪下綠衣逐漸轉黃、變紅,呈現漸層美感…美如世外桃源」,「落羽松……紅透了,與草地、藍天相互輝映十分美麗。」但卻缺乏生態環保意識,讓人憂心。

由於商業炒作,近年來國內庭園造景一窩蜂搶種溫帶植物落羽松/落羽杉,沒有考量到任意栽種可能會造成環境災難。過去外來種的動植物危害自然生態的例子不勝枚舉,像是植物類的「銀合歡」、「小花蔓澤蘭」,動物類的「福壽螺」、「巴西烏龜」、「琵琶鼠」等,大家都耳熟能詳。

「落羽松/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英文叫swamp cypress,原生美國東南部沼澤地區,適應力很強,若是種植在池塘或沼澤還好,但台灣多種在平地、庭園、路旁,只要水分充足,幾年後樹木周遭的地面就會冒出大大小小的膝狀根,高五至五六十公分不等,像鐘乳石筍,也像人的膝蓋,英文叫cypress knee。往往造成周遭其他植物難以生存,不僅破壞生態,甚至會絆倒行人。

其實台灣每六到十年,商人為了商業利益都會大力推廣外來種的植物,媒體往往也推波助浪,造成一時轟動。大家一窩蜂種植外來種植物,卻忽略這些植物可能對生態造成危害。一旦泛濫成災或價格崩盤,這些植物就遭拔除,任意丟棄。外來種植物不管被丟棄、種子隨風飄散、或隨鳥獸的排遺散播,如果在野外適應良好,就會變成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強勢的入侵植物,遠的如「馬纓丹」(Lantana camara)、「布袋蓮」(Eichhornia crassipes)、「銀合歡」(Leucaena leucocephala)、「非洲鳳仙」(Impatiens walleriana),近的如「小花蔓澤蘭」(Mikania micrantha)、翠蘆莉 (Ruellia)等,造成生態破壞都遠非引進外來植物之時所能預料的。

以近年來農政單位、生態保育單位最頭痛的「小花蔓澤蘭」為例,它生長速度極快,有“mile-a-minute weed”之稱,種子的繁殖能力很強,而且蔓莖接觸土壤的每個節都可長出根及芽,甚至節間亦能長出不定根,以營養體行無性繁殖,因此難以徹底根除。事實上,當初引進小花蔓澤蘭,竟是看重它繁衍速度快,可以很快達到綠化效果,為了水土保持,由有關單位引進,沒想到竟造成災難。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監測報告,2002年小花蔓澤蘭蔓延危害面積高達56,847.78公頃,農業損失難以估計。以美國為例,2000年學者估計入侵種造成美國的損失每年高達1,370億美元

外來植物若造成危害,農業損失動輒以數十億、數百億計,但有時其後遺症要在十年、二十年後才會顯現,因此我們在栽種諸如「落羽松/落羽杉」之類的外來植物時,必須審慎三思,不要盲目追逐流行,否則有可能成為破壞台灣生態的幫兇。

(作者為台師大翻譯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荒野基金會國際高級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