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第二海軍」的進展與配套

◎ 黃惟冰

海巡署首艘七五○噸級巡防艦日前交船,並由蔡英文總統命名為「安平艦」。未來,海巡署將再陸續取得十一艘同級艦。值得注意的是,這十二艘七五○噸級巡防艦平時雖然由海巡署操作,但艦上都已保留空間,用於安裝雄風二型、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的發射架、空彈箱與武器系統。必要時,二十四小時內即可完成裝彈程序。換句話說,這十二艘七五○噸級巡防艦,皆具備相當「平戰轉換」的能量。

事實上,將海巡單位納入國防體系的一環,在許多國家已是行之有年。以美國為例,海岸防衛隊(Coast Guard)名列第五軍種,排名還在國民兵(National Guard)之前。今年三月,美國海軍在台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FONOPs)」時,也由海岸防衛隊的「伯索夫號(USCGC Bertholf)」與海軍驅逐艦「柯蒂斯魏柏號(USS Curtis Wilbur)」結伴同行。

此外,去年六月,中共人大通過「關於中國海警局行使海上維權執法職權的決定」,將海警單位的指揮權劃歸武警部隊轄下。由於武警已在先前「軍改」時直隸中共中央軍委會,此舉也代表著中共比照美軍模式,將海警正式視為武裝部隊的一部分。

至於台灣,早在扁政府時期就有將海巡署打造為「第二海軍」的構想,但受限於政黨輪替,以及署內非軍職人員的不同意見,進展緩慢。如今,終於在海巡署新型艦艇的設計與操作上獲得落實,象徵著海巡署「第二海軍化」邁出重要一步。

然而,硬體只是工具,在人員訓練、戰術戰法、指揮體系與後勤保養等面向上,需要進一步的加強海軍與海巡之間的合作及默契,否則再多的武器配置,平時反而可能成為海巡人員執勤時的負擔,戰時也恐怕無法發揮完全的功能,淪為事倍功半。

總結而言,觀察海巡署新型艦艇的建軍思路,可以看到蔡政府跟隨國際腳步,藉由海巡署「第二海軍化」,強化我國「非對稱戰力」的用心。但後續仍有許多配套需要執行,整體遠見才能水到渠成。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