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以綠能幫農、以農養電

◎ 曹啟鴻

六月下旬適逢身處德國,前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台大林子倫教授傳來佳音「全台太陽能發電在夏至用電尖峰已超越核能發電量,台灣能源轉型里程碑振奮人心,台灣的空品轉佳比日韓同一時間都好,莊秉潔教授深感在台灣之幸福令我雀躍不已!」近日再傳出台積電許諾自己用電自己發,在發電同時願協助青農返鄉就業,更是令人興奮!

然發十三億多度綠電,需用土地之廣必衝擊農民農地,又要助青年農民就業,此一命題看似高難度,要達到此不可能的任務,除人才濟濟的台積電創新設計,地方政府也會高度關注與協助,個人也樂於就農地、再生能源、就業、休閒產業與鄉村發展提出淺見,全力促成此一農工合作的新里程。提出幾個想法與面向:

首先面對土地的競合關係,操作上應該要更細緻謙卑的盤點,不要因為是公家或國營事業土地,就便宜行事紙上作業的圈地模式,沒有人、文化、水文、現地與環境等因素,將土地視為空白憑想像去配置,很容易就會陷入關係人的爭議,會讓美意無法推動。

再者,建議運用科學工具、三度空間由地面、地下、空中三度立體環境結合歷史環境變遷等因素,將可合作營農的土地、滯洪空間、維持森林環境或創造社區休閒教育的場域都能被盤點分類,最關鍵是土地,才會獲得社會的認同。

針對綠能電場的推進,有幾個建議:

一、先佈建充裕之饋線及升壓站,除台積電自營電廠,留下餘域讓鄰近私有地農民,可加入營農光電的機會。透過光電的基礎建設結合農業生產,適地適種、規模化、半自動化、友善、食安品控、循環農業的實踐建立加工系統,地主或承租農戶優先加入耕作,保障農業生產。

二、營農項目應與農委會討論突破框架,採循環農業示範方向,零廢棄物與低耗資源的農業,如黑水虻、蚯蚓的養殖,運用蚓糞及黑水虻糞做有機肥和循環用水養殖的魚蝦餌料(突破地下水管制區之限制),光電板棟距的透光充足適種之作物,建立自動採收運輸、低耗水或循環用水的耕作。

三、光電區內營農聯產應有產銷畫,加工通路之開拓,一掃過去小農、小地,少量又多樣頻受颱風摧殘不利因素。

四、整合區內之農剩作為生質能料源(沼氣集中發電),經熱裂解氣化發電,又產生物炭可回歸農地,呼應巴黎氣候會議存碳於土壤中,台積電將是全球領頭羊,不只是使用綠電還能回應全球減碳。

五、區內朝複合多元能源產出(不應只有光電板),相關的土地需要透過中央、地方政府協助解套,此區內應包含沼氣發電,生質能發電,太陽能集熱之熱電聯產,氣化裂解聯合再生。

六、水資源的珍貴要有「自己的水自己儲省」概念,台積電南科廠循環用水已頗為顯著,若能配合屏東縣政府提第二期人工湖之地下水補注計畫,更是水資源儲存及開發的最佳典範!

由在地農民生計、農業生產、水資源保育及生態的衡平等觀點開發綠能,屏東歡迎地球之光的台積電!

(作者為前屏東縣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