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別只盯著2900億

■ 王志鵬

軍購案續遭延宕,潛艦購案仍處於紛爭泥淖。就台灣潛艦的發展,筆者認為至少應有四個層次的同步推展。

現有二艘年逾六十的潛艦,原規劃新艦建造即予汰除。未料購案延宕近五年,期間分別進行一至二次大修,早超過美海軍手冊之規範,若要等待新艦,可能須再過七、八年,此又得面臨二次大修,其隱藏潛在不明的風險不小。

二艘劍龍級潛艦服役超過二十年,亦應就「載台、武器、戰鬥系統、降噪」四個部分進行性能提升。海軍已有長期載台維護經驗,美方又早同意售我潛射魚叉飛彈與重型魚雷,至於六○年代設計的戰鬥系統,可由外購籌獲或技術轉移研製。此外,目前全世界潛艦已列標準選項的降噪技術與絕氣推進系統(AIP),亦應列入考量。

完整的潛艦訓練設施應具備「潛航模擬、損害管制、動(電)力推進系統、接敵與攻擊、水面航行及聲納音紋分析」等各式教練儀。曾負責澳洲六艘柯林斯潛艦建造計畫的退役海軍中將Ian Mac Dougall,訪台時私下提到:「…台灣潛艦訓練設備非常缺乏,很難想像當初為何未規劃,且經過二十年也未補救…;澳洲在建造首艘新潛艦之初,即已完備訓練設施,並不斷進行修正更新…」。如何藉較少的經費,快速強化質的能力,應是當務之急。

潛艦購案除價格遭批評過高外,當屬無法快速獲得彌補近十年的戰力空缺最遭質疑。考量籌獲二至四艘二手潛艦,以二至三年時間進行整修與性能更新,應該是很有效益的方式。

即使本年度立法院通過二億元預算,相信未來一年美台不會有驚人進展,思索如何建立美台雙方官方與業界四方共識共贏的局面,似乎才是解決之道。「潛艦國造」應是必要關鍵要素,雖然海軍現以美方反對排除可行性,國防部似亦放棄,不過立法院九十一年一三○位委員聯合提案:「…在潛艦採購案上,堅持立場,積極向美國爭取將售台八艘潛艦中的六艘,以技術轉移方式,在國內建造,否則日後不得動支預算…」並獲得決議。近年來如澳洲、南韓、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均藉外購潛艦技術轉移進行國造,因此美方必須有充足理由,否則難讓國人認同。後續全案即使有所進展,此仍為爭論焦點,如不正視先行商討,相信仍將被迫擱置。

上述若就「所需經費、需求急迫、可能風險與獲得效能」評估,很容易了解哪些是花費少、風險低、效益高的項目,據此積極進行才是務實之道。當然海軍並非沒有相關規劃,只不過心思與目光全放在二千九百多億元購案上,其他的推動不是嚴重延宕就是少有作為,實令人遺憾。(作者曾任潛艦採購案承辦參謀)


戰略核子潛艦,競賽開始

■ 黃守禮

據報導蘇聯解體後,俄國第一艘「戰略核子潛艦」於四月十五日舉行下水典禮,艤裝武器後,預定二○○八年服役。該艦因經費屢次不足費十二年才完成。俄國公示擬建造共四艘,武器內容未明,猜算水下噸位一萬四千餘。

之前,據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書,戰略核子潛艦只美、英二國擁有。英國現有四艘,每艘搭載十五顆三叉戟彈道飛彈(Trident missile),共六十顆。

美國擁有俄亥俄級(Ohio type Trident)十八艘,其中十二艘配置太平洋,目標顯示對中國。水下排水量一萬八千七百五十噸,水下最高時速換算約八十九公里,巡航深度八百公尺,緊急迴避深度一千一百公尺。每艘搭載二十四顆三叉戟彈道飛彈,每一顆具有可各自獨立攻擊目標的彈頭MIRV八枚,每枚威力為十萬噸TNT(廣島原子彈為二萬噸),所以每艘有一百九十二枚威力五倍廣島的核彈頭。又,另外每艘搭載四十顆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中距離,可載核或通常彈頭),每艘載二百三十二枚彈頭。太平洋十二艘總共二千七百八十四枚核彈頭對準中國既定目標,三百六十五天時刻不停。美國依其遏止戰爭的戰略,將此事由國防部明確告知中國。

該核子潛隊直接受美國本土戰略攻擊司令部指揮,不屬海軍指揮系統。在奉命後十五分鐘內可齊射摧毀目標。

美國在一九七六年冷戰時就開始建造此艦,本來計畫造四十一艘,因蘇聯不敵武擴競賽又解體,因此只建十八艘,鑑於俄羅斯又崛起,所以又公告開始每年增建二艘,到二○一二年只要新造十二艘因應新局勢。世界水面下的游動核子戰序幕開展。

(作者為前中原大學及台北工專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