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國得失與台灣因應

◎ 雷顯威

「台海中線」源於一九五五年美國空軍第十三特遣隊來台協防,在台海劃設北緯二十七度、東經一二二度至北緯二十三度、東經一一八度兩點間的空中防空警戒線,做為美台軍方判定是否迎擊並殲滅共機的依據。中共雖然未曾公開承認兩岸之間有「台海中線」劃定,但是雙方長期以來心照不宣,有「約定俗成」默契共識。

對中國而言,繼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兩架Su-27蘇愷戰鬥機,追逐美國空軍偵查越過中線後,時隔七年再次越界,當然不是偶然。無論是抗議台美之間近期更多在政治、軍事連結互動,或不滿美軍頻頻在台海、南海展現肌肉,故藉由軍機突破第一島鏈,甚而更越過「台海中線」示威,自有其戰略著眼與訴求。

然而若從西太平洋和平穩定,乃至擴及整個印太戰略檢視,中國軍機的挑釁,固然有助所謂「宣示主權」作為,可是對周邊國家而言,形成的負面效應,卻得不償失。因為更強化「中國霸權」興起,成為和平「麻煩製造者」刻板形象。這也是何以近年「美日安保條約」進一步將「周邊有事」範圍,向外擴及台灣,日本開始建軍緣由。

對台灣而言,中國軍機越線,對國人可能形成新的心理衝擊,但此舉反有助於台灣最近的新軍購案更具正當性。其次,也適時提醒國內無視或刻意疏忽中共威脅,一味與中國「唱和」的政黨、政治人物冒進的危險。

(作者為牧師,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所碩士)

「巴索夫號」與「一中政策」

◎ 林磊

殲11戰機跨越海峽中線因素諸多,但三月二十四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所屬的「柯蒂斯韋伯號」驅逐艦,罕見地伴隨海岸防衛隊「巴索夫號」緝私艦穿越台灣海峽,恐怕是促使中共採取挑釁動作的主因。

海岸防衛隊類似我國的海巡署,就是「海上警察」,在領海及毗鄰的經濟海域內執法,是一個國家主權象徵。而「巴索夫號」緝私艦自一月二十日離開其在加州基地,罕見來到數千海里遠的台灣海峽,一是要回應中國頻頻以其「海警船」進出釣魚台挑戰日本主權,二是要中國正視美國在台海地位的特殊角色與戰略利益。

日前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楊甦棣指出,儘管中國軍事力量崛起,但若愚蠢到試圖攻擊台灣,美國及盟友也保留了相當多手段,防備中國對台灣的進犯。因此「巴索夫號」穿越台海,應該就是楊甦棣所稱的美國及盟友也保留了相當多手段之一。而這背後又聯繫著美國正在評估是否該改變、甚至放棄「一個中國」政策,讓台灣回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地位未定」的角色,而這正是中共最為擔心的。

(作者為生物科技業者,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