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濟鎖定中國的後患不容輕忽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其相關動向亦逐漸影響亞太地區或全球經濟。中國日前發表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為十一.一%,遠超過各方預期,旋即引來官方可能加強「宏觀調控」的揣測,特別是提高利率,亞洲股市因之全盤皆墨。在此之前,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UNESCAP)把中國經濟過熱,列為亞太地區發展的下跌風險之一,金融市場的反應正好印證了此一憂慮。經濟鎖定中國的台灣,對於這一警訊,不能等閒視之。

經濟過熱令聯合國關切,主要是中國不斷有外國資金挹注,其國內投資及房地產、股市又出現泡沫化現象,官方近年雖曾採取若干緊縮措施試圖降溫,但體制的僵固限制了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導致抑制投資成長及資本流動的績效不彰。其中最受國際批評的,當屬匯率的絕少彈性。二○○五年七月,中國在各方逼迫之下,把人民幣升值二.一%,結束十年的固定匯率而准許些微變動,惟近兩年來人民幣只升值約五%,顯然難以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尤其中國現今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國,排名且即將升為第二,偏低的人民幣及嚴格控管的匯率政策,不但與經濟過熱密切相關,亦為各國所關切甚至指責;國際貨幣基金本月中旬在美國華府集會,即重申中國匯率政策應彈性反映現實,方足以扭轉經貿失衡。

匯率政策只是中國經濟受到主要國家關注的議題之一。隨著經貿規模的擴大,以往中國身為開發中國家,且屬指令經濟或非市場經濟體制,其對外經貿的許多不公平做法,近來已逐漸受到質疑與挑戰。美國在最近一個月內,連續兩度對中國採取經貿反制行動,包括對來自中國的銅版紙課徵懲罰性關稅,並表明此一措施可能擴及從鋼鐵到家具等中國貨品;另外則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指控中國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力,且限制媒體產品進口。值得注意的是,有了美國的行動,歐盟也可能跟進,向世貿組織指控中國,足見中國惡名昭彰的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已難見容先進國家。

中國政府至今的應對,似乎仍是老套。對於國際貨幣基金有關人民幣匯率政策的關切,中國官方媒體反唇相稽。另外,有鑑於美國壓力甚大,預定下月在華府舉行的美中戰略經濟對話,中國官方將由副總理吳儀重演採購團的老把戲。惟以兩國貿易失衡極為嚴重,去年差額達二千三百二十五億美元,吳儀區區一百二十億美元的採購團,難以有效敷衍美國朝野。中國須認清的現實是,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已五年半,寬限期終了,蜜月期已過,今後要求其善盡經貿大國義務,開放市場,公平貿易,且走向完全市場經濟的國際壓力,勢將有增無已。

對於中國這種內外經濟壓力紛至沓來,經濟高度鎖定中國的台灣,不能視若無睹。誠然,以台灣對中國出口依存度已達四成,對外投資七成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裡,國內有些媒體仍要千方百計鼓吹經濟統一。最新的例子是有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學者來訪,明明當事人表明「我對台灣經濟情況不清楚,尚無法有具體建議」,統派媒體仍強要誘導出「台灣應完全開放對中國的限制,不要有鎖國心態」的說法。不過,事實俱在,經貿高度依賴中國,即不啻自動輸入中國高度的政經社會風險,從經濟過熱到中國對外經貿摩擦衝突,只要中國政策改變,或國際間追究中國經貿侵權與不公平措施,台灣都要深受衝擊。

面對如此局勢,台灣自不能繼續墜入經濟統一深淵,必須明顯扭轉把投資、製造、生產與經貿高度集中於中國的現狀;個別廠商也不能再貪中國的近利與小便宜,及早分散投資及市場方為避凶之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