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遲發性族群意識暴走族

■ 林濁水

王金平最近對族群議題的發言猶如石破天驚,一舉粉碎國民黨自許「國民黨黨員有七十%以上是省籍身分,是最有族群包容力的政黨」的神話。也說明了許多台灣政界人士是在強烈自我壓抑之下「被包容」在國民黨的;這種壓抑,對稍有個性或有野心的人來說,隨時都有崩解可能。

國民黨早期體制,是個不折不扣的省籍歧視制度,台灣人中央參政權必須以戒嚴長期封鎖,台語必須禁止,史料必須銷毀,考試用人必須依省籍錄取等等制度。

對這種漫天漫海的歧視體制的控訴,一直是早期黨外的主要政治訴求,黨外可說是早發性的「台灣意識覺醒者」,其崛起的地方很特別,不是台灣人佔人口比例最高的中南部農村,反而是外省人最密集的台北等五大省轄市。至於今天台灣意識高漲的中南部,當時反而在國民黨地方派系控制下,成為藍軍的堅強大本營;然而如今中南部這種「後發」的台灣意識一旦覺醒,驃悍程度就迅速越過了原來的五大省轄市。

這種後發族群意識猛烈於先行者的情形,細心的觀察者並不意外;他們早看過,之前留在國民黨內、民主化後才跳到綠營的立委,在族群議題上的發言,往往比原來的黨外和民進黨立委辛辣。今天在電視談話性節目中最努力表現「台灣意識」的名嘴,也往往是昔日國民黨陣營中人。

對昔日族群歧視體制,早期黨外、民進黨固然不平而起;留在國民黨內被當做樣板的,也只是壓抑住不平而已。前者的憤懣,在反抗中不斷獲得抒發;後者,反而因壓抑而持續累積,一爆發就不可收拾。

此外,國會全面改選和政黨輪替後,在國家層面的政治權力分配制度性的歧視,已不存在;但藍黨所信奉的意識形態形成的文化價值霸權,仍然讓本土派備感處於價值霸權的邊緣,以致其不平從未真正消退。他們曾嘗試建議把「中國國民黨」改成「台灣國民黨」,但在台北主流輿論配合下,很快被輕易繳械。這種因價值霸權長期的壓制,自己又從未能形成足以抗衡、甚至取代舊霸權的論述,於是在解嚴後,後發性族群意識者就成了言論上的暴走族。

族群言論暴走族也在統派中出現。這些在民主化、本土化趨勢中,為自己信奉的價值信念充滿危機感的統派人士,因黨中央無法面對危機,也出現另一種「後發性族群意識症候群」。例如馬英九提出「國民黨連結台灣」,本想建立新的論述來鞏固陣營,但論語意邏輯,既言「連結」,反而就是置身其外的意思,雖維持住潛意識的中國沙文主義,卻無力對抗在地化大趨勢,於是,國民黨只好在兩種對立性的後發性族群意識暴走族拉扯下蹎跮下去了。(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