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環評的真諦

◎ 鄭先祐

賺錢,為的是改善生活!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整體國家和社會生活環境。倘若是抱著許多金錢,但生活在惡質的環境有何意義?

面對惡質化的生活環境問題,近代生態環保學術界提出面對重大經濟開發,都要有「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其目的就是要讓經濟發展,可改善惡質化的生活環境。如何落實?除了要維護環保的各項最低標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尋「最佳方案」,包含「零方案」(不開發)。透過各種方案的比較,找尋「最佳方案」,是需要有智慧、跨領域的專業合作,整合所有可能,才能達成!這往往是需要付出時間等代價!

按工商協進會於九月五日,提出改善環評效率的六項建議,似乎將環評視為阻擋產業發展的絆腳石?這就如同環保人士視這些產業發展為破壞環境的大怪獸!絆腳石與大怪獸間,彼此為敵,毫無交集,只能鬥法,政治角力,以分勝敗!如此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已經失去環評的根本目的,找尋雙贏的「最佳方案」!

自然資源有限,必要智慧最佳適用才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是要滿足這世代的需求,更是要保留給未來 世代的需求。這是極困難的挑戰,透過環評,我們找尋最佳適用的可能開發利用計畫。這是整體社會和國家的根本問題。難道不應慎重嗎?只要為產業的利益考量嗎?且這往往是短期利益,長期而言,未必是有利!因為是不可持續的利用!

當天,台泥董事長 還說,「國內環保 教育不足,是阻礙 循環經濟發展的一 大原因。」因為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他認為應該要將廢輪胎和廢塑膠,交給水泥廠燃燒使用。燃燒廢棄物,這樣就可說是循環經濟了嗎?環境教育,或是說,對循環經濟的了解程度,真的很不足!了解部分,誤以為是全部,往往會帶來誤判和災難!

(作者為國立臺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