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

◎ 何信全

最近在促轉條例通過之後,促轉會也正積極籌備成立,後續的轉型正義工作,受到各方重視。如果轉型正義能夠落實,使社會公是公非更為彰顯,威權體制下冤屈的心靈得以療癒,人權理念亦能更深植人心,並在此一基礎上促成社會和解,必能為台灣社會未來民主發展奠定更厚實的基礎。

根據促轉條例移除威權象徵之規定,中正紀念堂未來如何轉型,可謂首當其衝,也勢必再起爭議。筆者日前因事到中正紀念堂,順道參觀了中正紀念堂未來轉型展示。籌畫單位對於如何轉型以公開方式聽取各方意見,正反並陳,值得肯定。目前看到的意見,有拆除、改建、更名與維持原狀等各種規劃與建議。

這些年來中正紀念堂在時光推移中,其實也已逐漸轉型。首先,正門及自由廣場,從野百合學運以來,歷經各種社會運動洗禮,已經成為台灣的民主聖地。其次,隨著台灣民主發展與人權理念普植人心,現在民眾到中正紀念堂,不是去致敬而是賞花或散步運動,與當初建造原意已不相干,這或許可以解釋何以不少民眾覺得維持原狀亦無不可的想法。

中正紀念堂建造原意令人難以認同,但畢竟是一個花費民脂民膏所營造具整體性的精緻園林。如果促轉會認定為威權象徵,在兼顧維持現行園區與轉型正義兩者之間,何妨將中正紀念堂併入南海路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作為史博館蒐藏與展示歷史文物與藝術創作之所。兩地相近,可以連成一氣,也方便管理運用。史博館可以依據博物館理念,重新進行規劃與調整。世人皆知的巴黎羅浮宮、凡爾賽宮,其實也都是不義的威權象徵,然而轉型為博物館之後卻成為國家可貴資產。

要之,諸多爭議的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有待大家多發揮創意。也許在祛除威權意涵之後,依然可以營造一個既有歷史文物蒐藏,又有國家藝術廳堂展演,以及花木扶疏的雅致園林。若加上自由廣場經常瀰漫社會運動理念與熱情之現代連結,一個保守的威權之地,也許仍有機會轉型並展現新的生命,成為國家的可貴資產。

(作者為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