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在印太大棋盤找關鍵戰略位置

現狀已經變動 台灣要有新思維

◎ 林泰和

美國總統川普在三月十六日簽署《台灣旅行法》,使其正式生效,成為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之外,第二部以「台灣」為名的國內法,因此往後美中台三方互動的法律框架,將從之前的「一法三報」提升為「二法三報」。《台灣旅行法》不但是冷戰後,美國制定的第一部有關台灣的法律,反映冷戰後中國崛起的安全挑戰,尤其是選在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同一天,以簽署生效而非自動生效的方式,在時間點與方式的選擇上,別具用心。此一具有目的性的政治行動,充分反映近期川普政府在重要國家安全文件中,對中國的安全挑戰的認知。

二○一七年十二月川普政府公布《國家安全戰略》,強調「以實力保持和平」。報告中,中國被視為挑戰美國權力、影響力與利益的「修正主義強權」,企圖形塑一個與美國價值及利益相抗衡的世界,在區域與全球主張其影響力,將美國逐出印度太平洋地區。二○一八年《國防戰略報告》中強調,中國軍事現代化與侵略性的經濟模式,在印度太平洋區域正在脅迫鄰國,短期將會追求區域霸權地位,進而追求全球的領導地位,被視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二○一八年《核態勢評估》中,美國認為中國正在試圖修正後冷戰的國際秩序與規範。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與追求區域的主導權,已經對美國在亞洲的利益,構成主要的挑戰。

近期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寇恩與國務卿提勒森被開除,代之以有軍旅背景鷹派的龐皮歐,而北韓問題川普將繞過中國,親自操盤。此一連串跡象顯示,川普的美國將對中國在經濟、外交甚至軍事上,採取更強硬積極的政策。習近平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後,美中在印太地區對峙的戰略格局,相信會持續相當久的時間。蔡政府上台後,中國已經不斷改變台海現狀,美國的回應也在改變印太的現狀。《台旅法》通過後,美國在美台交流的法制上,已經沒有嚴格的門檻。我國政府應該思考從消極的「維持現狀」,在未來以總體、主動、前瞻與務實的戰略思考,回應中國的挑戰,在印太的大棋盤中,找到關鍵戰略位置。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