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職訓 勞資問題的根本

◎ 蔡政雄

筆者曾有五年的勞工身分,其後轉為職訓師資以及關於職業訓練各層次領域的國內外事務,甚至代表政府協助友邦發展職業訓練等。

歐洲各國關於職業訓練的作法大同小異,以國人熟知的德國雙軌制而言,是企業與高職學校的雙邊合作。筆者六○年代奉派前往研修時,德國國中畢業參加職業訓練者高達八十五%,目前據悉亦逾七十%。他們有一套完整的作法,如企業辦理所需技術人力培訓,為法律賦予企業的責任,如同投資廠房設備一般;先經性向興趣測驗,了解個人潛能發展特質;每週約兩天到校,其餘在企業內部接受專業訓練,由領有執照的師傅指導;訓練期間領有津貼;結訓時參加技能檢定,通常約為兩天時間,依法執行,沒有例外。由於培訓期間較長,且受訓者正值成長發展階段,企業與受訓者彼此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建立了互信與情感友誼的基礎,但無法律的僱傭約束規定。

由以上觀之,扶植建立完整的工會與公會組織,才是解決勞基法中爭議的問題解方;也才是解決技職教育、高等教育等直接間接的問題所在。

(作者為前勞委會職訓局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