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蕭萬長的今是昨非?

在民進黨政府進一步開放對中國經貿措施聲中,當年由國民黨政府資助成立、蕭萬長擔任董事長的中華經濟研究院,上週邀請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率同十三人代表團前來台灣,出席研討會,變相招商,並大肆宣傳中國經濟計畫。新年伊始,中國針對台灣以經促統的攻勢已然發動,非但其相當於我國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的官員前來進行統戰,由於台灣內部政媒及資本家都有人附和,整體經濟能否擺脫中國的羈絆,誠令人關切。

台灣與中國經濟互動二十年來,最為有識之士警覺的是,台灣經濟從出口導向的全球佈局,逐漸窄化成鎖定中國。根據官方統計,去年我國對中國及香港的出口比重達四成,中國不僅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台灣八成對外投資所在;「不要把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台灣正違反這一投資基本原則而自陷險境。這種經濟高度依賴敵對國家的現狀,個別企業或產業也許享受短期利益,卻勢必危及整體。純就經濟而言,台灣產業被中國磁吸,電子產業一年產值近一千億美元,八成以上卻在中國生產,筆記型電腦更連根拔起。產業大量西進帶走就業、消費、投資,儘管台灣對中國貿易出超,最終產品的組裝能力正在衰退或消失,嚴重削弱高科技產業打造「台灣製造」品牌的長遠發展。經濟中國化不但使台灣經濟及所得水準漸趨下流,也提供中國學者胡鞍鋼所倡議「經濟制裁七天滅亡台灣」的實現基礎。對於這種商業利益危及國家安全的惡果,美國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John Tkacik)十八日在本報撰文警告,台灣經濟正墮入中國彀中,「陷於中國軌道難以脫身」。

儘管如此,台灣有些人顯然不為已足,正試圖把整體經濟完全中國化。在行政院打算進一步推出諸多「積極開放」措施之際;民進黨內也有人打著「積極定位,自信開放」旗號,為之提供支撐論述。既然標榜台灣主體的執政團隊都如此,一向促統不遺餘力的政媒及若干資本家,自然更加賣力演出。

張曉強一行人來台,便是在這種情境進行。其與發改會多名司長級官員走遍南北,既極力宣揚中國第十一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為進一步掏空台灣產業及經濟吹噓中國願景,還直接與財經界互動,廣為招商,如此深入台灣進行經濟統戰,與共產黨人殘害宗教、人權一樣,不足為奇。有如中國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十七日向紐約華人所強調,中國解決所有問題,包括台灣問題,都要靠經濟發展。換言之,中國在明年辦完奧運之後對付台灣,除「硬的更硬」,拿出近年積極建構的武力外,還要「軟的更軟」,從經濟層面磁吸台灣;硬軟兼施,即此之謂也。

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台灣有些人的唱和。有金融巨賈為求西進,高唱銀行跨足彼岸不需實地金融檢查,雙方也毋庸簽署備忘錄(MOU)。有「具戰略投資眼光」的企業家儘管輕油裂解登陸並未解禁,仍向張曉強積極爭取投資中國「大乙烯計畫」。有商人見利忘義如此,統派媒體自不遑多讓,盛讚「十一五規劃」務實大度,貶抑「二○一五台灣經濟發展願景」退縮忸怩,所唱仍不脫「美化中國,唱衰台灣」基調。最離譜的當屬東道的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這位曾任經濟部長、陸委會主委、經建會主委及行政院長的國民黨政府高官,當張曉強面前批評包括「台灣當局處處設限防禦經濟統戰」,是兩岸經貿未能健康發展最大制約因素。蕭董事長如果不是換位子即換腦袋,卸任之後今是昨非,不妨向中國要求,也讓我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率處長級官員,前去中國宣導「二○一五台灣經濟發展願景」,並且廣為招商,以示台海兩岸平等往來。中國咄咄逼人,不足為懼;政媒商人見利忘義,不識大體,方是台灣現今最大危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