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 紀德艦、潛艦與顧崇廉

■ 林正義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國公布國防白皮書,提到軍種戰略發展,包括:陸軍將提高空地一體、遠程機動、快速突擊和特種作戰能力。海軍逐步增大近海防禦的戰略縱深,提高海上綜合作戰能力和反擊能力。空軍則提高空中打擊、防空反導、預警偵察和戰略投送能力。核武及導彈部隊朝有限發展原則,並提高資訊化條件下的戰略嚇阻與打擊能力。

日前病逝的顧崇廉委員在二○○二年在立法院公聽會反對採購「紀德艦」,認為它對台灣的國防工業自主、國軍採購程序、神盾艦未來的採購帶來不利的影響,而且應在軍購案附帶要求美國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不過,他在立法院通過此案之後,表示國防部應將「焦點投注在紀德艦加入作戰序列後,整體國防及軍事戰略構想的調整因應」。顧委員指出:立法院針對「紀德艦」的公聽會、說明會及審查,是國防政策的首次辯論,意義超過採購「紀德艦」議題本身。

親民黨雖主張支持合理的軍購、反對凱子軍購,但反映在民調上卻有落差。顧委員是親民黨立委,曾經擔任國防委員會召集人,給人的印象是專業的國防立委,而不是他的政黨色彩。他的一些看法甚至可能與親民黨不盡相同。他主張台灣必須針對中國兵力整建與部署的弱點,集中資源發展不對稱戰力,發揮「以小搏大」、「避實擊虛」的戰略效果。他對潛艦的立場也顯然與國親兩黨有差距。顧委員一本軍人外交官的背景,認為潛艦採購必須將「台美關係、國防需求、外交籌碼、國際經濟發展、產業升級」一併納入評估。台灣必須爭取到最新、最先進的潛艦設計與技術。顧委員認為潛艦「一旦在台海戰事爆發,憑藉著其優異的隱密性與攻擊力,將可大幅提升我軍的防禦戰略考量」。

中國軍事發展及部署已超越單純的嚇阻台獨想定。中國海軍擴大戰略縱深,由第一島鏈趨向第二島鏈,並由南海到印度洋建立珍珠項鍊各點基地。台灣面對中國崛起有三種選擇:扈從、抗衡或兩者兼具。顧崇廉委員對國防建軍理念絕不是選擇扈從。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從軍人角度看國防,而是追求國防附加的外交價值。他認為台灣若無海洋意識及文化,終究只是海島國家而非海洋國家。顧委員的戰略思考顯然跨越「紀德艦」及潛艦之外。(作者為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