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前瞻新竹市未來發展

◎ 王俊雄

蔡政府推動的前瞻建設計畫,在媒體上喧騰多日,批評聲浪不斷。這些批評有的雖不無道理,然而究實來說,能從地方生活的基本需要角度來看的並不多。筆者忝為新竹市都市計畫委員,從地方都市計畫的角度來看,前瞻建設對於新竹市的未來來說,意義重大,新竹市府目前提出的計畫,如輕軌和大車站等若能落實執行,確實能翻轉新竹市,解決其都市發展的困難,也是二次戰後以來,新竹市發展最重要的契機。而前瞻建設為新竹市帶來的契機,也並非新竹市所獨有,類於新竹市的非直轄市縣市,處境大多非常相近,都非常需要前瞻建設的挹注,來改善基本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因此值得借貴報一角抒發淺見。

新竹市人口集中的區域,也就是最需要公共服務的區域,主要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半部即以新竹火車站、新竹市政府和城隍廟為中心的舊市區;東半部為因高速公路開通和科學園區設置後發展起來的新市區,新、舊兩者雖各有自己的特質,但也能互補彼此依存,所以新竹市舊市區並沒有像台中市那樣,因為新市區的發展而產生沒落凋零的問題。不過,不論新舊市區,都面臨公共服務不足而產生生活機能失調,如塞車嚴重但公共運輸卻乏人問津等這類矛盾問題。從都市計畫的角度來看,問題的根源可歸咎於都市計畫不良的不多,主要在於公共投資不足,導致都市計畫的能量無從發揮出來。以交通問題為例,新竹市之所以上下班塞車嚴重,主要不是因市區道路面積不夠,而是道路上的私人載具遠多於公共載具。新竹市道路所佔的市區面積,並不亞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類似規模的城市,道路設計的寬度也不窄於這些城市的道路。歐美日這些城市之所以交通問題嚴重程度遠低於新竹市,主要是公共運輸較新竹市發達許多,因此,相近的道路面積比例,能發揮的運輸能量遠多於新竹市。新竹市塞車問題嚴重的原因,在於公共運輸不足;而公共運輸不足的原因,在於長年來政府在公共運輸服務的投資不足;而公共運輸服務投資不足,又主要來自地方政府財政窘迫;而地方政府財政窘迫,則來自於中央地方財政劃分不盡公平。長期惡性循環的結果,新竹市民只好養成依賴私人載具的習慣。然而,過度仰賴私人載具,必然導致塞車問題嚴重,因為新竹市的都市計畫,就如同歐美日類似規模的城市一樣,是以公共運輸充分供給為前提來規劃的。因此,新竹市的交通問題,唯有回到重建城市的公共運輸服務系統,讓公共運輸成為城市居民交通的主要工具,才有徹底改善的可能。而輕軌和大車站計畫,正是重建新竹公共運輸服務系統的骨幹計畫。

持懷疑論的人認為,輕軌計畫是行不通的,因為新竹市民已養成過度仰賴私人載具的習慣,不可能棄私人載具轉搭大眾運輸,因此大手筆投資新建輕軌,最後的結果是輕軌沒人搭,導致虧損連連,拖垮政府財政。這樣的推測,我們並不否定有發生的可能。但問題是,這樣一來要改善塞車問題,如果不降低市區居住密度,就唯有提供更多的道路面積才能解決,而這意謂著必須徵收私地拆除民宅來拓寬道路。然而,這可能嗎?徵收土地拆除民宅花費的費用,不但遠高於興建輕軌和興建大車站,影響民眾權益之巨而招致的民怨之高,也必然讓拓寬道路計畫胎死腹中。所以從都市計畫來看,答案其實非常清楚,縱使有風險,興建輕軌和大車站,還是改善新竹市交通和提升新竹市民生活品質,必須要走的道路。

以往新竹市政府已幾次提出公共運輸服務系統興建計畫,都因沒有足夠的財源而放棄,因為財源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上。台北市之所以不會有新竹市的公共運輸不足問題,主要是因自主財源充裕,不必仰賴中央政府。今天推動的前瞻建設,對新竹市來說,其實是中央政府的一項救贖,是對一個歷史問題的部分清理。這當然也是一個良機,讓公共服務能夠趕上該有的水準,與我們國民所得新近的國家平齊。比如,如果在科學園區建設的當時,就在光復路上鋪設輕軌,把新竹火車站和科學園區之間以有效率的公共運輸連接起來,而竹北高鐵站設置時,又將輕軌延伸至高鐵站,就如同日本和歐洲百年前所做的那樣,那麼今日新竹市的塞車問題大概可以減輕大半,我們也就不必在想要輕軌又怕運量不足導致虧損之間,進退失據,爭論不休吧!因此,我的朋友譏諷說,前瞻建設並非前瞻,而是「補課」,這我完全贊同。然而,定義它是前瞻建設還是建設補課,不過是語言上的修辭而已。重要的是,雖然我們知道前瞻建設不是萬靈丹,不會解決所有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但在中央地方財政重新劃分遙遙無期,地方政府建設經費仍然窘迫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需要前瞻建設的經費,來提升公共服務的水準,讓都市計畫的能量得以發揮出來,從而讓像新竹市這樣的縣市的生活機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才能走向更好的明天。

(作者為新竹市都市計畫委員、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