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呢?

請把防衛台灣民主的兩岸法制建設放上執政者的政治議程

◎ 邱文聰

川普上台後,推行穆斯林移民禁令、撤除歐巴馬為性別平等而設置的校園跨性別廁所,更藉由混淆視聽,將媒體監督所為的報導與評論均指為「假新聞」,一連串毀壞人權與多元價值的舉措,儼然要將國家帶往後民主時代。所幸美國三權分立的法制基礎相對穩固,公民社會仍運用各種法制手段與川普進行抗衡。但當初誰料想得到,超過兩百年的民主傳統與近半世紀以來的進步人權積蓄,竟可用來暫時支應狂人的揮霍之舉?

蔡政府上台後,台海雙邊的官方關係,因中方抵制而暫時凍結,不僅原本進行中的各項談判遭擱置,連過去已簽署協議的執行也出現停滯現象。內政上,蔡政府於黨產一役陷入膠著,在應付完一例一休、日本核食及同性婚的戰場後,隨即投入年金與司法改革議題,表現得已無暇他顧。內外主客觀因素,使得兩岸協議監督的立法,雖從執政初始即嘗試列入優先法案,但似乎並未真正放上蔡政府所欲積極推動的政治議程。在中方不願談,一般人又多半相信民進黨不會賣台的情況下,這個在馬政府時代被認為是因應「中國因素」最重要手段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現在已被部分媒體譏為一條沒有狗的繫狗繩。

內外主客觀因素,使得兩岸協議監督的立法,雖從執政初始即嘗試列入優先法案,但似乎並未真正放上蔡政府所欲積極推動的政治議程。(資料照,記者林良昇攝)

不過,我們究竟有多少的法制化積蓄,可以用來因應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挑戰?在下一波的兩岸官方交流,無論是因自願或被迫而開啟時,台灣的公民社會又是否已能藉由資訊公開、決策參與及人權保障機制,進行監督與民主的自我防衛?當促統的壓力降臨時,台灣又有什麼樣的法制工具,可以用來維持台灣在台海雙邊關係中,目前的獨立自主現狀?

關鍵不在於民進黨到底會不會賣台,而在於她到底願意為防衛台灣民主的法制建設,進行多少的儲蓄?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