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林全對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喊出暫停,這個髮夾彎雖然必定會被永遠站在對立面的國民黨痛批消遣,但及時煞車仍是明智的決定。
所謂明智並非指先前的政策錯誤,而是小英的內閣多數怯戰畏戰,欠缺政策論述能力,常常把一些好的政策搞得烏煙瘴氣,光是福島周邊四縣的食品,必須經過檢驗合格才准進口,卻被冠上「核食」的標籤,誤導政府要強迫國人食用具有核輻射的日本食品,而相關官員卻毫無澄清導正能力,就可知此一政策若不喊停,小英的民調勢必跟著陪葬。
小英的個性在執政後才被看清楚,謹慎、溫吞、低調、猶豫不決,缺乏核心價值,維持現狀並非只指涉兩岸政策,內政亦然。不過,這種執政風格也有意外的好處,例如川蔡通話此一歷史性突破,要是阿扁或馬英九,早就敲鑼打鼓,大放煙火,昭告天下了;幸好她的低調,才讓瘋狗般叫囂的環球時報挑不起民粹,台灣不致成為中國惹不起美國的出氣筒。
現實的國際政治之下,台灣得到裡子才重要,如果連面子都要,就必須承擔過於亢奮的後果。而小英不似扁馬毛躁,沉穩面對川蔡通話後台美關係的躍升,如此務實掌舵此一汪洋中的小船,才能讓長期在大海中漂泊的台灣人找到安頓的所在。
其實,台灣最重要的對外關係,都是非官方的,那些具有邦交的國家,對台灣的實際幫助甚微,並不是阿Q心理作祟,台灣人必須習慣缺乏名分的實質交往,而小英顯然是推動這種形態外交的最佳人選。
不過,涉及改革議題,小英的執政風格往往會把具有正當性、多數共識的改革,搞到無端生出巨大阻力,停滯不前。因此,民意壓倒性反對的核災區食品進口政策,小英政府不如早早向民意投降,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留下一口氣再說了。(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