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國防預算非政治籌碼 提升戰力才是台灣生存之道!

◎ 衛重華

中國在2025年「十五五」大會中聲稱軍事開支僅佔GDP的1.6%,遠低於西方國家,試圖營造「中國無意擴軍」的假象。然而,這一數字完全不可信!中國軍費從未透明,國防預算之外還涵蓋大量隱形開支,包括武警、海上民兵、國防科技發展、戰略儲備等,實際軍費恐遠超公開數字。

第14屆中國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稱軍費增長7.2%,達2450億美元,與去年持平。(美聯社檔案照)第14屆中國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稱軍費增長7.2%,達2450億美元,與去年持平。(美聯社檔案照)

今年中國號稱軍費增長7.2%,達2450億美元,這絕對不是區區「防禦性開支」,而是明目張膽的擴軍備戰對比之下,台灣即便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3%,也不過區區248.3億美元,僅為中國軍費的零頭!這種懸殊差距,無疑將使台海局勢更加緊張,軍力失衡更助長中國武力犯台的野心。

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在聽證會上直指,台灣國防預算應該提升至GDP的10%。(彭博檔案照)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在聽證會上直指,台灣國防預算應該提升至GDP的10%。(彭博檔案照)

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提名人柯伯吉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直指,台灣的國防預算應該提升至GDP的10%,約813.2億美元,才能真正對中國形成有效嚇阻。但這樣的軍費水準,台灣短期內幾乎不可能達成。

這正是台灣當前最嚴峻的困境!我們深知威脅迫在眉睫,但資源與現實條件卻讓國防發展受到嚴重掣肘。單純提升預算雖然重要,但若無法同步強化國軍戰力與戰略思維,即便錢砸下去,也未必能縮小與中國的軍事差距。

因此,美國多次強調,台灣應參考以色列,發展「豪豬戰略」,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提高侵略者付出的代價,讓中國即便有心動武,也得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甚至望之卻步。然而,倘若北京鐵了心要犯台,哪怕豪豬遍地,戰狼仍有可能不惜一切強行吞下台灣。一旦戰事拖長,台灣將面臨可怕的消耗戰,若無強大後勤支援與全民國防體系,恐難支撐到國際援助介入。

這時候,某些在野黨跳出來高喊「增加軍人薪資」,一副「為軍人爭取福利」的姿態,簡直荒唐至極!這些人過去可是動輒凍結、刪除國防預算,現在卻一邊杯葛軍備提升,一邊喊著要加薪!

提升國軍待遇不能只靠政治口號,關鍵還是國防預算的全盤提升!(資料照)提升國軍待遇不能只靠政治口號,關鍵還是國防預算的全盤提升!(資料照)

國軍的薪資當然該檢討,但筆者早在過去就主張,應該借鑒先進國家薪資架構,依照軍種、職位、證照、專長、地域風險等因素提供額外津貼,而非簡單粗暴的齊頭式平等調薪。戰技精良的特戰隊員、長期駐防高山離島的官兵、長年於海上追著紅點的海軍官兵、操作高技術武器的專業人員、中央單位日夜加班的參謀,理應獲得更高的待遇,這種不合理的薪資結構,才是真正打擊官兵士氣、降低留營率的原因,而不是單純的薪資數字問題。

提升國軍待遇不能只靠政治口號,關鍵還是國防預算的全盤提升!如果在野黨真有誠意,就該先承認過去錯誤,支持政府提升國防預算佔GDP的比重,並投入資源於現代化裝備、戰術革新、後勤強化,而不只是單純喊加薪來騙軍人選票。

軍人的戰力不只來自薪資待遇,而是來自裝備是否精良、戰術是否先進、後勤是否完善、訓練是否充足!如果只是把錢花在加薪,而不是強化國防體系,那麼即便國軍人數增加、薪水提高,當戰爭來臨時,手上沒有足夠武器彈藥,仍然只會成為敵人的活靶子!

台灣的生存,取決於全盤的國防戰略,而不只是軍費數字的堆砌。政府與社會必須清楚認識到,戰爭不會只發生在前線,每一個台灣人都必須成為防禦網的一部分。除了國軍本身的戰力提升,台灣更應加強全民國防意識,如以色列、芬蘭、瑞士等國家那樣,讓民眾在戰爭來臨時知道如何應對,而不是臨陣倉皇失措。

國防預算不只是軍隊的事,而是全體台灣人的生存保障。在這關鍵時刻,台灣不能再被無謂的政治口水耽誤,必須迅速提升戰力,才能真正應對中國步步進逼的威脅!

(作者為軍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