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中共的「經濟光明論」能否奏效?

◎張亞柔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經濟議題成為討論主軸,會議聚焦於如何應對當前經濟發展的挑戰,及探討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策略。然而,儘管會議中強調「經濟光明論」,但具體的改善經濟措施仍顯不足。

自由開講》中共的「經濟光明論」能否奏效?「經濟光明論」是中共在面對國內經濟壓力時,推出的官方宣傳策略,試圖使用積極的語調和願景提振信心。
(美聯社檔案照)

三中全會強調「經濟光明論」,向外界傳遞中國經濟前景依然光明的訊息,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並試圖將這些挑戰描述為可以透過發展和轉型克服的問題,然而,具體措施仍集中在意識形態和宏觀政策層面,缺乏針對結構性問題的解決方案,包括城鎮化的推進以及政府推出的數千億促進消費的計劃,但未能有效應對國際資本外流、技術投資減少等問題。

中國經濟壓力 急推「光明論」官方宣傳策略

「經濟光明論」是中共在面對國內經濟壓力時,推出的官方宣傳策略,試圖使用積極的語調和願景提振信心。它強調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潛力和轉型過程中的積極因素,並希望借此穩定市場和社會情緒。然而,這一論調被批評為過於樂觀,且未能有效應對當前經濟狀況,如青年失業、房地產市場低迷、民生消費不振等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趨緩,中共在國際間的經濟角色正在轉變,且面臨來自外部的技術封鎖與資本撤出,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此外,中國政府的強硬政策和對外擴張的行為,引發國際社會的警惕和防範。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角色,已從過去的全球經濟引擎,逐漸轉向需要關注的風險源,使其國際影響力面臨嚴重挑戰。

台灣高科技產業掛帥 全球供應鏈佔重要地位

台灣以高科技產業和穩定的市場環境,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台灣的經濟政策更加靈活,能夠更好地適應全球經濟變化。相形之下,中國經濟大多依賴投資和國家主導的產業政策,使其在應對外部壓力和內部結構性問題時面臨多重挑戰。

三中全會的經濟議題,聚焦於應對當前挑戰和推動發展,但所謂的「經濟光明論」在具體措施上仍顯不足。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角色正面臨挑戰,與台灣相比,中國的經濟結構性問題更加嚴峻,未來的經濟競爭力也可能受到阻礙,而台灣憑藉高科技產業和靈活的市場政策,未來的經濟競爭中必定佔據優勢。

(作者為自由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