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薇拉夫人的國際關係料理藝術》從托爾斯泰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讀台灣女性圖像

現代台灣人婚姻態度不再是建立在「傳統傳宗接代,養兒防老」上,因為多數受訪者選擇婚姻提供的「陪伴」功能,這代表了一個人的「心靈歸屬感」與托爾斯泰的所強調的價值並無不同。有趣的是,選擇「只要自己有經濟能力,不結婚沒關係」的人,通常比較了解自己價值,不需要透過婚姻來證明「自己有人要」,或向外尋求「心靈歸屬感」,這代表著現代女性內心強大與獨立自主之意涵,只是這個前提必須建立在「金錢」基礎之上,才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黃惠華

日前女星何妤玟宣布離婚消息,她說自己「要的是一個浪漫情人,一個知己。」說法引發大眾正負兩面熱議,到底在普羅大眾心中,女性在家庭與婚姻態度應該是什麼模樣?本文試著從托爾斯泰的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讀台灣女性圖像,看看19世紀俄國人與21世紀台灣人對於女性角色、家庭與婚姻態度相同與相異之處。

19世紀俄羅斯文學作家如屠格涅夫、普希金、契訶夫、妥斯托也夫斯基、托爾斯泰等,有不少關於女性議題的文學創作,塑造出許多知名、出色的女性角色。尤其是托爾斯泰最為擅長書寫女性議題,例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家庭幸福》、《魔鬼》,《克羅采奏鳴曲》、《家庭幸福》等都是經典代表作。其中《家庭幸福》中,以17歲的少女瑪莎(Masha)與36歲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Sergei Mikhailovich)的故事,具體描述了夫妻之間愛的起源與幸福家庭的意義:

「當米哈伊洛維奇承認對瑪莎的愛情升級為另一種家人感情。瑪莎理解並接受:從這一天開始,我對丈夫的感情就結束了;舊有的感情成為了昂貴的、無法挽回的記憶,對孩子與對我孩子的父親新的感情,成為我還沒有過的另一種、但完全不同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礎……。」

夫妻感情容易隨著時間流逝而消磨,夫妻感情該如何維繫?

小說中這樣說道:「當你再次愛上丈夫成為孩子的父親的時候,幸福又來了…..」。一如何妤玟說的,「離婚後,兩人反而更好,他非常愛小孩,….但不是我要的情人。彼此用朋友的方式相待,也不再苛求,我的悲傷也漸漸淡了。…..」這也凸顯出女性經歷婚內失戀的無奈心情。

到底在普羅大眾心中,女性在家庭與婚姻態度應該是什麼模樣?(圖:網路)

婚姻是人類維持生活的條件之一,托爾斯泰在《我的信仰是什麼》中提到幸福的第三個條件是「家庭」。對於年輕的托爾斯泰而言,婚姻、家庭是生活的價值觀之一,透過婚姻可以讓人找到生命意義,而家庭是人類的主要目的。幸福家庭的主要條件是:孩子,這是延續夫妻感情的主要因素。然而,托爾斯泰對於婚姻態度卻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小說《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中的經典名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同;不幸的家庭各個不同」。在這部小說中,托爾斯泰塑造了幾個各具特色的家庭,每個主人故事設定生活在幸福或者不幸的家庭環境中,透過故事人物行為反映人們對家庭、責任態度。托爾斯泰本人則抱持著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男女雙方的婚姻意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

只是,托爾斯泰雖然重視家庭思想,但晚年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家人關係。他明白家庭不是救贖,不是幸福。妻子索菲亞(Sofya Andreevna)雖然生育13個子女,但家庭的利益對她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物質利益,因此當托爾斯泰看到索菲亞翻箱倒櫃尋找他的遺囑時,便受不了屈辱憤而離家。

至於小說《克羅采奏鳴曲》中強調家庭婚姻是堅不可摧的永恆之謎,婚姻本質就是完美的愛情,婚姻是神聖的、聖潔的,當婚姻處於戀愛狀態時是一種純粹的性別的特徵,這是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尊重,對自己不可侵犯的聖潔;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則探討女性幸福、自由與婚姻態度及家庭幸福的故事,故事描述一個在上流社會上受到尊敬的安娜,與一個成功的丈夫結婚並撫養了一個8歲兒子的故事。只是悲劇往往是從平淡無奇生活中超展開。

安娜外遇沃隆斯基後意識到自己對生活與愛情的渴望,渴望被愛,且意識到了某種超出自己控制範圍的力量,這股力量驅使她與外遇對象沃龍斯基私奔,此後安娜的人際關係網絡發生巨大的改變,人們的偏見與異樣眼光投射在安娜與沃隆斯基身上。安娜的出軌行為自然不被社會所接受。在傳統觀念裡,女性「拋夫棄子」不但違背了人們對生活、婚姻與戀愛關係的既定觀念與價值,根深蒂固的深植在世世代代在人們心中難以改變。儘管沃隆斯基不斷說服安娜相信自己的愛,但是安娜無法承受羞辱,加上立場不夠堅定,情感不和諧達到了極限,終究懷疑起沃倫斯基變心,不再愛她,出於絕望,最後選擇臥軌自殺絕望離開人世。安娜渴求「愛與被愛」的幸福生活,最後卻是將她推入悲劇之中的根源。

托爾斯泰雖然重視家庭思想,但晚年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家人關係。(圖:網路)

民調分析:台灣女性形象調查

根據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微笑小熊調查小棧於2020年4月13日至5月12日,調查1259位受訪者,試圖找出女性在家庭、社會與職場的角色與形象。根據調查,在受訪者的心中,女性最該被推崇的特質為「有思想」(62.9%)、「有愛心」(48%);相反的,女性有無「高學歷」最不重要(6.4%)。本次問卷也調查了男性最該被推崇的特質,結果以「有思想」(52%)、賺錢能力(45.9%)、「有愛心」(35%)的特質最受歡迎。相反的,男性有無「高學歷」也不重要(4.6%)。

在受訪者心中當代台灣女性理想形象應該是「獨立自主」(64.9%)、「她就是她自己」(57%);女性也應該要「很有能力」(28.9%)。順道一提,本次調查受訪者心中最尊敬的女性之中,總統蔡英文是其一。

在受訪者的心中,女性最該被推崇的特質為「有思想」(62.9%)、「有愛心」(48%);相反的,女性有無「高學歷」最不重要(6.4%)。(圖片來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微笑小熊調查小棧)

受訪者心中最尊敬的女性之中,總統蔡英文是其一。(圖片來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微笑小熊調查小棧)

在婚姻部分,本次問卷中引述電影《她們》(Little Women)探討女性對婚姻態度的故事橋段,女主角喬(Jo)提到自己擔心理想與愛情衝突,害怕婚後不再自由、不能創作、不能成為自己,但一方面又覺得孤單寂寞;她的小妹艾美(Amy)則認為:「做為女性,無法自己賺錢,賺了錢也不夠度日,不可能養家」;而喬的姑媽則終身未婚,認為自己有錢就不需要婚姻。調查結果則顯示,最多受訪者選擇婚姻扮演「有人陪伴」的功能(65.4%);其次是「只要自己有經濟能力,不結婚沒關係」(46.7%)。

最多受訪者選擇婚姻扮演「有人陪伴」的功能(65.4%);其次是「只要自己有經濟能力,不結婚沒關係」(46.7%)。(圖片來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微笑小熊調查小棧)

本次問卷也透過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故事,調查受訪者如何看待女性在「全職家庭主婦」與「職場」的雙重身分。多數受訪者認為「伴侶應該共同分擔家計」(81.2%);女性應該「家庭事業兩者要兼顧」(47.3%);男性受訪者則認為「女性應該把心思與時間照顧家庭」(47%)。

女性在社會與職場的地位,本次問卷則引用聯合國研究報告中「每十人中就有九人對女性存在偏見,其中也包含女性本身。儘管過去數十年來已有進展,但女性在追求平權方面仍存在一個看不見的障礙」。但根據本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社會存在「男女仍不夠平等,男性地位高於女性」(66.1%);「在職場上,性別與升遷有關」(74%)。

由此可知,台灣性別不平等的刻板印象仍深植人心,性別平等仍有進步空間。

台灣社會存在「男女仍不夠平等,男性地位高於女性」(66.1%)。(圖片來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微笑小熊調查小棧)

在職場上,性別與升遷有關(74%)。(圖片來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微笑小熊調查小棧)

托爾斯泰文學作品充滿激情與豐富的情感世界,無論在19世紀或21世紀,托爾斯泰創作的女性形象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但在台灣受訪者的心中,台灣女性形象並非托爾斯泰故事中的悲情、為愛燃燒熱情、不惜犧牲生命的女主角,反而比較像是20世紀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所強調「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獨樹一格。

至於婚姻態度,當名模林志玲在婚禮上說出「大家可以安心了,因為她終於嫁出去了」這句話,其意義除了滿足大眾的期待外,還證明「自己雖然大齡但有人要」,這或許也道出了台灣女性的婚姻態度,一如托爾斯泰認為家庭可以是一個人的「避風港」、精神寄託,透過婚姻證明自己是一個「有家可歸的人」;只是對妻子索菲亞而言,婚姻較像是「為了生存的安排」,建立在「利益」之上。反之,何妤玟與安娜卡列尼娜對婚姻態度較像是「愛情的延續」,追求「愛與被愛」的幸福生活。

現代台灣人婚姻態度不再是建立在「傳統傳宗接代,養兒防老」上,因為多數受訪者選擇婚姻提供的「陪伴」功能,這代表了一個人的「心靈歸屬感」與托爾斯泰的所強調的價值並無不同。有趣的是,選擇「只要自己有經濟能力,不結婚沒關係」的人,通常比較了解自己價值,不需要透過婚姻來證明「自己有人要」,或向外尋求「心靈歸屬感」,這代表著現代女性內心強大與獨立自主之意涵,只是這個前提必須建立在「金錢」基礎之上,才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