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歷史上的今天》推倒吳鳳像 立起原住民權益:擊破醜化原住民神話

1988 年 12 月 31 日,林宗正牧師與數名原住名青年,以圓鋸鋸斷位於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雕像馬腳,推倒吳鳳雕像。這樣的行動,也喚起政府對原住民權益更加重視,並在隔年,更改吳鳳鄉為阿里山鄉,並將吳鳳的故事自國小課文中移除。

孟翰/法律白話文運動

31 年前的今天,原在嘉義火車站前設置的吳鳳雕像被一群原住民權利運動者拆除。

吳鳳

1960 年代,小學某篇課文內容是這樣的:

「清朝有一個人,名叫吳鳳。他小時候跟隨父母由老家福建,遷來臺灣,住在嘉義縣阿里山下。他聰明能幹,每天除了自家勤苦工作以外,還教鄰近的高山同胞播種、插秧和製造工具,所以大家都很敬愛他。

阿里山的高山同胞,從前有一種野蠻的風俗;每年秋末祭神的時候,要獵取人頭來上貢。吳鳳知道這是多年的迷信不容易馬上革除,就規定把過去變亂的時候,被殺的 40 多個漢人的頭,每年給他們一個上供。

吳鳳。(維基共享)

40 多年以後,人頭用完了,高山同胞又向吳鳳要求獵取祭神的人頭,吳鳳再三勸說,山胞都不聽從。他難過極了,就哭著像山胞說:

『殺人是壞事啊!如果你們一定要殺人,明天早晨在我辦公處的附近,有一個穿紅衣裳戴紅帽子的人,你們就把他殺了吧!』

第二天早晨,果然看見一位穿紅衣裳戴紅帽子的人。他們一聲喊叫,就把那人打倒,把頭割下來;仔細一看,原來是他們最敬愛的吳鳳。

那時候他們像瘋了一樣,大哭大叫,悔恨不已。從此,他們為了悼念吳鳳,就自動把那種野蠻的風俗革除了。」

吳鳳是清朝的小官,但他的身平未有任何官方記載,倒是民間流傳著「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故事。在數十年後詩人所作的詩詞《海音詩》、地方誌《雲林縣采訪冊》及《台灣通史》先後記載吳鳳的故事。

不過內容大致為鄒族人向吳鳳要人頭,但吳鳳屢屢爽約,鄒族人一氣之下殺了吳鳳。之後鄒族人發生傳染病,認為是吳鳳鬼魂詛咒,因而敬畏吳鳳,不再獵殺漢人。

阿里山 鄒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官網)

宣傳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開採阿里山的林木而與鄒族人接觸,發現原住民並沒有如傳聞中的兇惡,經調查而獲知吳鳳的神話故事。

日本政府基於政治目的,因而開始積極編纂《吳鳳傳》、興建吳鳳廟、將故事改編成歌舞劇、電影,甚至編入日本、台灣、朝鮮等地區的小學教科書,將吳鳳塑造成將透過自我犧牲而「教化」「野蠻落後」的原住民,是「寬大」、「仁慈」的「義士」,進而宣揚帝國主義。

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為了提升國民及公務員的忠誠,大力的宣揚吳鳳故事,除了繼續沿用日治時期有關吳鳳的課文,翻譯成中文,更進而將阿里山鄉改名為吳鳳鄉,設置吳鳳路、吳鳳中學等等。

又更為了喚醒國人「反攻大陸」、「捨己為國」的忠誠,蔣中正總統更親自巡視吳鳳廟,並題贈「舍生取義」匾額,掛上吳鳳廟的正殿。而慈眉善目的紅衣白馬白鬍子的吳鳳形象,也被成功地塑造並深植民心。

又更為了喚醒國人「反攻大陸」、「捨己為國」的忠誠,蔣中正總統更親自巡視吳鳳廟,並題贈「舍生取義」匾額,掛上吳鳳廟的正殿。(中央研究院官網)

傳說

不過吳鳳的故事是真的嗎?雖有文獻記載,但是撰寫者都是漢人,自然主要是漢人的觀點;不過這樣的故事被許多原住民所質疑。

包括:紅衣在鄒族代表英雄,族人不可能射殺著紅衣的人、阿里山也從未見白馬、阿里山原住民只種植小米而非平地水稻;更有族人代代相傳表示,移時吳鳳是「奸商」,常剝削原住民,以原住民的鹿皮鹿肉換取漢人物資,從中獲取暴利,也常霸佔原住民土地和女性。

1984 年,原住民運動開始興起,即有反對吳鳳的行動開始出現,開始不少鄒族人要求更名「吳鳳鄉」。

1988 年 12 月 31 日,林宗正牧師與數名原住名青年,以圓鋸鋸斷位於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雕像馬腳,推倒吳鳳雕像。這樣的行動,也喚起政府對原住民權益更加重視,並在隔年,更改吳鳳鄉為阿里山鄉,並將吳鳳的故事自國小課文中移除。

1988 年 12 月 31 日,林宗正牧師(右)與數名原住名青年,以圓鋸鋸斷位於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雕像馬腳,推倒吳鳳雕像。(https://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136283)

過去,導致原住民在社會上相較弱勢,這樣的背景其實是長久、歷代政府將原住民的形象被扭曲所導致。在解嚴後,許多民運開始興起,原住民權益也開始被聽見與看見。

謝謝大家

謝謝大家這一年來收看「法律歷史上的今天」,我們在 2019 年畫下一個終點,希望這一年大家可以因為這個企劃,進而了解更多台灣的故事,也收穫更多的法律知識,我們明年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