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華
俄中深化軍事技術合作
自2014年烏俄衝突以來,中國與俄羅斯的互動明顯增加,尤其是軍事合作,由於俄羅斯與中國同樣遭到美國制裁的命運,加上中國與俄羅斯都反對單極的世界體系,兩國相信軍事合作有助於維護和平。由於兩國的戰略目標具有高度的同質性,2017年5月,俄中在上海合作組織簽署「2017至2020年軍事合作路線圖」,其內涵包含加強軍事技術合作,如武器供應及長期、定期的聯合演習等。目的是提升兩軍戰略與互信合作。
為了落實兩軍戰略合作,2018年10月18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訪問中國,會中兩軍號稱達成重要共識,據中國軍方官員稱,中國政府打算與俄羅斯密切合作,中國願意履行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協議,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現在是兩國軍事合作發展的最佳時機,俄羅國防部證實願意與中國軍隊在可行地區進行合作。
習近平對紹伊古表示:
「….中俄兩軍關係是兩國關係高水準和特殊性的重要標誌,是戰略合作的亮點和重要支撐。近年來,兩軍在聯合演習、實戰化訓練、軍事競賽等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取得了很多積極成果,雙方獲益匪淺。希望兩軍著眼應對共同安全威脅、為各自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創造有利外部環境,繼續提升合作水準,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中俄要堅定不移深化戰略協作,共同做好穩定國際秩序的壓艙石,維護好各自和共同利益。我們堅信,國際道義和時代潮流是在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邊的。」
紹伊古則表示:「習近平主席與普欽總統戰略引領是深化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基礎。普欽總統重視兩軍合作,高度評價雙方在『東方-2018』戰略演習中的協調配合。俄方高度重視發展俄中兩國兩軍關係,願與中方共同努力,持續加強戰略協作,進一步提升雙方軍事合作水準,共同提升應對各種安全挑戰的能力,為維護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地區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從軍事角度來看,兩國在軍事合作路線圖框架之下,進行合作,顯示兩國軍事戰略合作具高度的操作性,協調性,這也是兩國想要對外突顯,不排除在區域發生危機,影響兩國利益時,預做的準備的戰略意圖。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左)訪問中國,會中兩軍號稱達成重要共識。圖右為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AP)
俄中達成武器供應新協議 美國感到不安
2018年11月6日中國珠海航展上,俄羅斯武器公司宣佈,將於2020年前提供中國24架蘇-35戰鬥機與S-400防空系統合約。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代表克拉多夫( Viktor Kladov)指出,「蘇-35戰鬥機卓越的性能特點,易操作性,受到中國解放軍空軍青睞。除了S-400與Su-35外,還有很多其他合作計畫與項目」。俄羅斯國家軍事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負責人米赫耶夫(Alexander Mikheev)表示,「訂單超過450億美元」,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負責人切梅佐夫(Sergey Chemezov)表示:「亞洲市場是主要市場之一,中國是俄羅斯在該地區最大的戰略合作夥伴,俄羅斯15%出口訂單主要來自中國。未來還會在聯合民用高科技發展領域加強合作。例如先進重型直升機(Advanced Heavy Lifter, AHL)或寬體長途飛機等」。顯示中國軍工綜合體仍然高度依賴於俄羅斯的技術與零組件,例如火箭與飛機引擎等。
據美國專家評估,「中俄的軍事技術合作的發展有助於解放軍提高其空軍與海軍的能力」。根據美國空軍國家科學院報告指出,「美國在發展防禦性與進攻性武器的技術競賽中落後於中國與俄羅斯」。2018年9月美國財政部就俄對中武器輸出宣布對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技術發展部門實施制裁。原因出自於,美國擔心S-400防空系統可能削弱美國在印太區域的軍事霸權地位,威脅美國利益。
雖然中俄至今未成立正式聯盟關係,美國國會官方報告指出,「俄羅斯專家普遍認為美國對中俄兩國不友善舉動,是促成俄中深化戰略合作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中俄戰略合作關係對美國來說是一大問題,例如中俄可以在諸如敘利亞危機、北韓、阿富汗等局勢等問題上相互支持,卻與美國的立場背道而馳。由於中國解放軍軍力增強,俄中軍事合作可能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統治地位。然而,多數國際關係專家仍相信,建立一個全面的俄中軍事聯盟仍然很遙遠。中俄一方面還是地緣政治競爭對手,中國、俄羅斯各自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需要軍事聯盟,中俄全面性戰略夥伴關係只是抑制霸權的協調體系,沒有聯合防禦義務關係。但是如果美國與其盟國與俄羅斯中國發生嚴重對抗,促成俄中軍事聯盟也並非不可能。
美國財政部就俄對中武器輸出宣布對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技術發展部門實施制裁。原因是擔心S-400防空系統(圖)可能削弱美國在印太區域的軍事霸權地位,威脅美國利益。(By Vitaly V.Kuzmin,wikimedia.org/)
「中俄聯盟」成型的戰略樣貌
所謂聯盟是軍事、政治或軍事聯盟、集團或聯盟,目的在於共同捍衛成員國利益應付威脅,其成員國在軍事上或在經濟上按照共同的計劃行事。如果今天中俄宣布成立聯盟,誰會加入?可能是與中俄友好的國家非民主國家,也可能是與美國關係不夠堅定的1991年蘇聯瓦解後新興民主轉型不完全國家,如中亞的獨立國家國協、北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乃至於菲律賓、印度都有可能加入中俄聯盟。如果中俄聯盟成型,吸引友好國家加入,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朗、北韓、獨立國家國協國家的軍力平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日本、南韓、歐洲、澳洲等國軍隊力量,對原本佔上風的美國為首的聯盟可能失去優勢。
在中俄尚未結盟之前,美國對中國攻擊僅僅只是針對單一國家的攻擊,如果中俄聯盟成型後,可以是一對二或者一對多國的攻擊,只要美國試圖向任何一國施壓,另一國或者其他聯盟的成員國就會對主動採取攻擊的一方產生警備狀態,美國攻擊力道可能因此分散。
從地緣環境角度來看,中國與俄羅斯位居北太平洋地區與東南亞海上交通要道上,中俄聯盟成軍後彼此成為盟友,中國可受到俄羅斯遠東軍區的保護,免受來自美日同盟的威脅,例如曾經中國演習期間,俄羅斯防空攔截了從阿拉斯加飛往日本海的美國偵察機。在印太地區,南海自由航行是美國與其盟國的堅定信仰,防止重要航道不被某單一國家所控制是美軍及其盟軍主要任務之一,未來中俄聯盟成型,中俄可以共同控制世界上許多主要航道,與中俄有地緣環境的北極、南海、麻六甲海峽、印度洋、非洲,甚至湄公河流域、尼加拉瓜、巴拿馬、蘇伊士運河等等。另外,俄羅斯在非洲中東地區擁有為數不少的軍事基地,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建立通道,在沿路建立新的基地,如果中俄聯盟成型,中國與俄羅斯可以共同享有兩國在他國的軍事基地,可能改變地緣政治的格局。未來印太地區,可能分為兩大集團一個是美國與盟友,一個是中俄與其盟友對壘分明的態勢。
如果今天中俄宣布成立聯盟,誰會加入?(AFP)
美國與歐亞兩大強國的軍備競賽與對抗是「新冷戰」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新的軍事戰略不像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關注反恐議題,而是關注如何遏制中國與俄羅斯軍事發展,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表示,「我們來自中國俄羅斯各種力量的威脅,這些國家希望根據其專制模式改造世界」。美國新軍事戰略提到,「美國與北約及盟友在太空、網路及核武軍事化在印太地區形成聯盟,並加強歐洲與中東的存在,抵制不穩定的弧線,所謂不穩定的弧線指的北約的外圍區域…」。美國新軍事戰略對抗中國、俄羅斯也逐漸成型。
2014年烏俄衝突,歐巴馬制裁俄羅斯時曾提到,對俄制裁防堵俄國勢力擴張的舉措不是「新冷戰」。日前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稱「美中已不是貿易戰,而是新冷戰」。各界對於美國與中國、俄羅斯的衝突關係稱之為新冷戰有著各自不同的解讀。目前美國與中國、俄羅斯持續保持溝通與對話,11月川普與習近平將於阿根廷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會晤,商討貿易僵局。美中貿易戰還未有其他國家加入對中國貿易制裁。中國沒有代理人,還未加入任何軍事集團或準軍事同盟關係。現階段美國與中國俄羅斯的分歧,不達到冷戰的標準。但中國透過一帶一路積極的發展與第三世界國家政經軍發展的意圖,特別是俄羅斯、非洲、中亞國家。加上美國與盟友對中國在南海、一帶一路、經濟投資等政軍經領域的「圍堵」態勢, 是未來評估與觀察重點。
當各界把焦點放在美中、美俄兩國衝突上時,也別輕忽中俄的戰略合作意圖與作為,可能是影響國際關係轉變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