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聚焦南海》英國邀請澳大利亞軍艦伴航南海的背後

相較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英國雖然「力有未逮」,但作為美國傳統的盟邦,「水幫魚、魚幫水」的概念還是存在的,在亞太地區,光靠美國、日本在東海或南海、西太平洋形成對中國防堵的海上戰略聯盟是不夠的,由於東南亞國家更不可能力抗中國,美國如果在南海形單影隻,更會讓中國嘲弄其所奉行的「自由航行」僅會唱獨腳戲,而傳統海權國家團結一致,告訴試圖從陸權進入海權國家的中國,也要遵守既有的國際規範,英國等傳統海權國家的協作就很重要。

林廷輝

英國向來奉行「務實外交」的政策,從來不做虧本的「生意」,調整外交政策的動作非常迅速,通常不拖泥帶水,例如當美國在1979年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英國早在1950年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英國依據租借條約,僅須歸還香港新界給中國,在法律上可保有香港本島與九龍半島的領土主權,但也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中將整個香港奉還給中國,但談判的背後換取了中國甚麼樣的利益,難道只有確保香港的民主制度不被破壞?當然可能不僅止於此,因此,我們可以假設英國的外交政策與作為是具有理性計算的,而當英國無論是外長或防長,決定要將軍艦、航空母艦派往南海進行自由航行之際,首先,要先有個認知便是,英國絕對不可能白白浪費這些燃料費,而要求澳大利亞軍艦結伴而行,也絕對不會只是邀約朋友「踩街」如此簡單。

2018年7月20日,英國與澳大利亞兩國外長與防長在英國愛丁堡舉行二加二會談,兩國同意未來將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根據報導指出,英國可能派遣常規型的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前來,並由澳大利亞派出軍艦擔任護衛艦同行,中國媒體笑稱,由於英國已非當年「日不落國」的強國,但卻硬要派遣航母前來南海,又深怕遭受攻擊,因此才由澳大利亞軍艦擔任護衛的責任。

不過,也有專家學者分析,英、澳兩國合作執行自由航行任務,與其試圖透過南海事務,展現英國脫歐後重新重視亞洲的意圖,也另有分析指出,無論是英國、澳大利亞,以符合國際法之自由航行之名義,取得向中國叫價的籌碼,強調在海洋法事務上與美國、日本等國站在一起,捍衛自由航行與海上貿易等,然而,英國航母一趟亞洲行,除了尋找補給港口之外,所耗費的燃料預算也非常可觀,因此,英國不斷對外釋放消息,真實理由為何?值得南海周邊國家關注,而這當中,追求並確保英國石油商,特別是「英國石油公司」(BP)在南海的利益,難道才是最主要的理由?

7月20日,英國與澳大利亞兩國外長與防長在英國愛丁堡舉行二加二會談,兩國同意未來將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右起:英國外相韓特、澳洲外長畢夏普、澳洲國防部長佩恩與英國國防大臣威廉森。(AFP)

「英國石油公司」在南海近年來投資不順,重返越南勘探也有困難

南海海域對越南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包括國營的越南國家油氣集團(Vietnam Oil & Gas Group,或稱越南石油公司PetroVietnam)在內,石油創造了越南總體GDP的20%,自1986-2009年也占了國家總體預算收入的30%,越南主張的南海海域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約為33億至44億公噸,目前每年生產約200-300萬公噸油氣,在中國主張的「九段線」(nine-dash line)下,越南受影響的礦區高達67個。

但2018年3月,越南在中國的壓力下,終止澳洲「紅帝資源」(Red Emperor Resources NL)在南海開發區的探勘計畫,這也是越南在中國壓力下,第二次要求西班牙國家石油公司「雷普索爾」(Repsol)暫停此一開發計畫,第一次則是在2017年8月期間,「雷普索爾」所擁有的鑽油船「Deepsea Metro I」也曾被下令停止作業;2018年5月,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向越南政府反應,由於顧忌到在南海開發的區域是否是中國宣稱的「九段線」,因此對投資稍有顧忌,越南外交部則堅定表示,該礦區「完全在越南主權與管轄權之下」。

如果再加上西班牙著名研究南海的前BBC記者比爾.海頓(Bill Hayton)在其著作《南海》(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一書中曾說明,「英國石油公司」在1989年進入越南,2002年開始將天然氣送進越南頭頓市(Vung Tau)發電廠,2006年供應著越南三分之一以上的電力,但在2007年,在當時就任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威脅「英國石油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將受影響下,退出了越南的投資。 不過在中國的投資卻持續增加,2017年12月,「英國石油公司」投資天津開發區南崗工業區,興建該公司在中國的第三家潤滑油調配廠,共計2.3億美元的投資案,也是「英國石油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潤滑油調配廠投資。

南海海域對越南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包括國營的越南國家油氣集團在內,石油創造了越南總體GDP的20%。(Reuters)

2018年2月,「英國石油公司」進軍中國華北,與中國的民營東明石化合資,在山東、河南及河北開設500家加油站的零售網路;2018年5月,「英國石油公司」也與中國蔚來資本達成合作,布局電動車、智慧型汽車系統、電池等。顯然「英國石油公司」為了在中國的生意而撤離越南的礦區;2017年英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790億美元,當中,中國對英國出口額達到567億美元,英國進口到中國為223億美元,2017年英國對中國直接投資為15億美元,至於中國對英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15.3億美元,換句話說,英國是中國在歐洲主要的市場,也是中國順差貿易國,但在英國整體貿易中,中國僅排名第五名。

不過,英國是歐洲第二大投資越南的國家,僅次於荷蘭,目前共有267項外國直接投資(FDI)總計37億5000萬美元的投資額,此外,英國也是越南在歐洲第三大貿易對象國,雙邊貿易在2017年達到57億美元,僅次於德國與荷蘭,因此,英國在越南的商業利益也不容小覷,彼此間也有合作的成長空間。

因此,英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顯然也不是為了鞏固其在越南的石油或天然氣投資而來,主要是「英國石油公司」在中國的壓力下,早已撤出了越南的油氣田的投資與開發,轉往中國市場發展,如果站在「英國石油公司」的立場,實在也沒有必要在南海尋求母國展現「武裝力量」得罪中國,或者藉此增加談判籌碼,以確保其在中國的商業利益,這些在邏輯上都是不通的,而在越南的商業利益,英國在東南亞的商業存在,相較於中國與美國都算是少數,也有努力的空間。

維護「自由航行」只是個理由,與美國站在一起才是真的

如果不是為了鞏固商業利益,那英國軍艦為何執意要大老遠地、不惜成本地進入南海,中國媒體認為是為了刷存在感,俄國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Vasily Kashin)則認為:「歐洲人花重金在亞洲擴大軍事存在,不是因為他們強大,相反是因為他們弱小。」無論何種說法,均有失偏頗。

英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並不是為了鞏固其在越南的石油或天然氣投資而來。(VCG)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相較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英國雖然「力有未逮」,但作為美國傳統的盟邦,「水幫魚、魚幫水」的概念還是存在的,畢竟,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長久以來維護著歐洲、英國的安全,而在亞太地區,光靠美國、日本在東海或南海、西太平洋形成對中國防堵的海上戰略聯盟是不夠的,由於東南亞國家更不可能力抗中國,美國如果在南海形單影隻,更會讓中國嘲弄其所奉行的「自由航行」僅會唱獨腳戲,而傳統海權國家團結一致,告訴試圖從陸權進入海權國家的中國,也要遵守既有的國際規範,英國等傳統海權國家的協作就很重要。

只是,為何英國要碰觸亞太這個「麻煩海域」呢?如果從川普近期訪問英國時雙方的對話,就可略知一二。

川普在抵達英國訪問並會見首相德雷莎.梅伊(Theresa May)時表示,他知道英國最近比較煎熬,特別是兩名重要部長辭職,再加上先前與俄國陷入外交危機,驅逐俄國外交人員等,都讓英國在脫歐後,更顯得必須要與美國強化更為緊密的關係,英國希望接下來能與美國在自由貿易協定方面於2019年3月達成具體成果。相對於美國方面,川普時常抱怨北約成員國不努力提高軍費,讓美國負擔過重,使得美國川普心灰意冷,想要減少對歐洲安全提供「公共財」的同時,英國作為一個外交上的「務實者」,梅伊首相則在川普到訪時,率先且主動提出增加英國派駐阿富汗的兵力,並強調英國是北約成員國當中為數不多的,按照美國的要求,可以把軍費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的國家之一,當然,英國力挺美國也不僅增派阿富汗駐軍,提高軍費,更重要的是遠東地區,幫忙美國在南海「分憂解勞」,也是英國脫歐後的外交重點,更別說美國提供了英國安全空間。

至於英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會不會只是「快閃」而已?

可能也未必,1971年英國與其他四國簽署了《五國防衛條約》(或譯五國聯防協議)(Five Power Defense Arrangements, FPDA,除了英國,其他國家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和馬亞西亞等),則是可以讓英國長期維持在南海活動的遠東基地,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北海(Butterworth)存續著五國聯合基地的總部與軍事人員,英國進入南海未來也不會是甚麼難事。

註:

1. Bill Hayto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144-150.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