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巴格達與摩蘇爾「自家人」之戰

1932年,伊拉克正式脫離英國託管獨立,然而由於強權的恣意劃分,這個當代的「伊拉克」過去的歷史糾葛尚懸而未決,新的問題卻不斷產生,新舊勢力傾軋下,戰火不曾停歇。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下,伊拉克和平曙光降臨之日,遙遙無期。

陳立樵

伊拉克巴格達政府這一年來相當苦悶,面對境內伊斯蘭「國」的逼進,卻苦無對策。過去面對鄰近強權爭奪巴格達,20世紀伊拉克獨立後,卻演變成自家人激烈的勢力鬥爭。外國要搶,自己人要鬥,一路走來,內憂與外患不絕。

問題是,伊斯蘭國與巴格達政府的戰爭,算得上是自家人的鬥爭嗎?

為打擊伊斯蘭國,安巴爾省的遜尼派組織志願軍,加入巴格達政府軍。(AFP)

伊拉克地處人們所熟知的兩河流域,或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自中古時期以來,就是鄂圖曼帝國與伊朗相互爭奪的重要地帶。16世紀,鄂圖曼完全控有兩河流域,並由北到南將其劃分成摩蘇爾(Mosul)、巴格達(Baghdad)以及巴斯拉(Basra)三省。到了19世紀,這三省就落入英國的勢力範圍,因為英國向來重視亞洲的海上貿易,連結東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直到印度洋的兩河流域。時間進入20世紀,當鄂圖曼處於分崩離析之際,西方強權便趁機擅自劃定了西亞版圖。於是,先有英國與法國的《1916年賽克斯—皮考特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 of 1916),在美索不達米亞劃分託管區,北部的摩蘇爾屬於法國,南方巴格達與巴斯拉屬英國。之後有1923年的《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摩蘇爾改由英國託管。1932年,英國託管區正式獨立成為伊拉克。

美索不達米亞區域圖。(維基百科)

由伊拉克的獨立進程可知,伊拉克之所以成為今日的「伊拉克」,是來自於強權的恣意創造。

其境內有不同族群,各擁不同特色,受到不同國家統治,也經過不同強權託管。有些問題,例如,庫德人的自治要求都還懸而未決,就又有新的情況出現。獨立之後帶來更多的政治鬥爭,新舊勢力彼此相互傾軋,終於在1958年爆發政變。伊拉克政府持續內鬥,80年代末期兩次的波斯灣戰爭、進入21世紀初,又有2003年美伊戰爭、之後海珊下台,現今則由什葉穆斯林執政。

來自伊拉克辛賈山,隸屬於庫德斯坦工人黨(PKK)的庫德族女戰士枕戈待旦,為了對抗伊斯蘭國。(路透)

儘管時間一久,眼前的「伊拉克」還是會為多數人所認同,但境內分裂的導火線卻隨時可能被點燃。目前佔有摩蘇爾的伊斯蘭國,正逐漸吞噬巴格達政府的權威,若當年摩蘇爾不刻意劃歸英國託管,或是在脫離鄂圖曼之後形成現代形式的國家,今日將會有不同的景況,其境內大批庫德人也許就有機會自治或是有其他發展的選擇。然而,在列強的算計下,摩蘇爾自法國託管被迫改由英國控制,之後併入伊拉克領土接受巴格達統治,境內族群問題未能得到解決,反抗是必然結果。由現今情勢來看,佔領摩蘇爾的伊斯蘭國與巴格達政府正進行內戰,但若從歷史脈絡分析,就會發現這完全不是自家人衝突,而是刻意被放在同一國境之內的不同族群進行對戰。

若當年摩蘇爾不刻意劃歸英國託管,或是在脫離鄂圖曼之後形成現代形式的國家,今日將會有不同的景況,其境內大批庫德人也許就有機會自治或是有其他發展的選擇。(AP)

英國學者崔普(Charles Tripp)的研究中提到,「伊拉克政治史同時存在著過去的糾葛以及新產生的問題,任何人當政都擺脫不了前朝勢力的糾纏。2003年美伊戰爭,更加破壞了社群之間的關係,讓弱勢更加弱勢。

的確,伊斯蘭國不僅是當代新興勢力,崛起有其理念與願景,倘若真成為一個國家,除了是弱勢社群的反撲力量的象徵外,也反映出自摩蘇爾受託管以來的歷史問題。

巴格達政府最後是否能打贏這場仗,沒有人能夠精準預測。然而,即便贏了又如何?

要完全壓制國中之「國」,唯有採取更強硬的手段。如此只不過是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一波雖平,另一波新的反抗勢力卻不知何時還會揭竿而起,遭逢苦難的依舊還是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的無辜百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