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泰和
有關中國主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討論,其中有一些是事實與正論,但非完整故事。
中國的確成為一個經濟超強,藉由「亞投行」的成立,對內希望成為「一帶一路」的金融載具,將中國淘汰的產能轉移到陸上及海上絲路國家,解決資金過剩問題,同步帶動中國中西部的經濟發展;對外則希望,重新制定國際金融遊戲規則以及掌握國際金融的話語權。以上皆是中肯的評論。但是,有關中國在國際金融組織(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會)受到挫折,因此想建立自己可主導的組織;或是歐洲國家紛紛加入亞投行,適可印證中國是經濟的霸權,恐言過其實。
美國國會雖然阻擋開發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會掌握更多的投票權,阻撓其改革,但是中國也極力不讓自己的投票權重(voting share),在「基金會」超過日本、法國或德國,因為害怕強出頭後,要負起在國際金融秩序上更多監督、貸款以及技術援助與培訓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一旦介入太深,恐會受這些有濃厚「新自由主義」色彩組織的影響,透過國際組織與公約,危急內部的政治穩定。
最後,中國拉攏歐洲國家加入「亞投行」,剛好暴露其弱點。雖然中國幾年前透過「中國開發銀行」或「中國進出口銀行」,超過「世界銀行」,成為全球中小國家的最大貸款者。但是中國投資在海外基礎設施時,思路僵化,只靠政府之間關係,不考慮當地文化環境,當地住民往往受到損失,也不創造就業(緬甸的密松水壩或墨西哥的高鐵)。況且近來中國在亞非拉各大洲對開發中國家的商業借貸,效果不彰,既不能買取政治忠誠,也未能保障自然資源的進口或獲得出口市場。
總之,中國雙邊主義失敗,沒有獲得顯著商業或地緣政治的利益。所以中國為了取得政治合法性,必須犧牲在「亞投行」的否決權,請有經驗的老牌歐洲國家背書。倘若歐洲國家加入,仿效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會的遊戲規則,仍然依照環保或人權條件貸款,北京可能白搭一場。
國際關係中,「制度」的重要性,在於改變國家的外交行為,以合作代替衝突,使其符合國際規範或準則,「亞投行」未來的發展,對中國或國際社會,將是一大試煉。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