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澄社評論〉經濟成長 幸福不成長

◎ 林佳和

近來許多環評事件,像中科四期或美麗灣,如再擴大想到樂生院或蘇花高,許多社會力量之動員與投入,經常指向一項價值衝突:經濟成長,環境文化,何者優先?問題或許應該是:經濟成長什麼?

這是個充斥經濟語言的國度,連去參加宮廟完醮周年,馬總統都要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會比今年好,「越濃厚的宗教氣氛,對經濟成長越有幫助」。連寒冷的元旦升旗,看著熱氣球,他閣下也要「對台灣經濟前景懷抱樂觀的期待,相信台灣的幸福指數與經濟成長一定會像熱氣球一路高飛」。

經濟學一般以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變動率來表示經濟成長速度,也就是經濟成長率,這是經濟學ABC。但是,它只是無感的數字遊戲嗎?環境、文化、勞工、就業、教育等,只是對立的成本端嗎?

連遇刺身亡之前美國司法部長羅伯甘迺迪都了然於心:不論空氣污染或香菸廣告,連急著道路救援的車輛,都可算入GDP。大門安全鎖,或將開鎖行竊的罪犯繩之以法,都能列進GDP。森林破壞、湖泊乾枯,殺人用的燒夷彈或核子彈,這些都叫GDP。GDP說:家人健康不重要,教育品質不相干,生活舒適無關緊要,工廠是否人性,街道是否安全,都無助GDP。詩作之美,婚姻的維繫,公共思辨之智慧,政治人物的合作,都對GDP沒有貢獻。羅伯甘迺迪的結論:萬物都可算入國民生產毛額,除了那些讓人民生存變得更有意義的事情。

連GDP發明者,一九七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顧志耐(Simon Kuznets)亦多次警告:國家幸福,無法從其所得算出,吾人必須區別成長的量與質、成本與效益、短期與長期的觀點,要追求成長,就該說清楚,為了什麼目的、究竟要成長什麼。台灣就算口口聲聲,也拜託學學真正讓人民有感、社會得以永續發展的經濟成長吧。(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