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負碳技術是未來廿年關鍵

◎ 邱祈榮 、趙恭岳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九日發表第六次評估報告(AR6),引發全球關注,此次報告無疑是氣候緊急狀態的宣告書,預估未來廿年內即達到升溫攝氏一.五度的門檻。因此,我們除了關注極端氣候頻率增加可能帶來的衝擊之外,同時也要思考,二○五○淨零碳排將是必然趨勢,而其中「負碳技術」的發展,將是未來廿年重要關鍵。

目前行政院在減碳工作上有四大主軸,包括去碳能源、產業能源效率提升、綠運輸和電氣化、負碳技術。其中,前面三項多與能源有關,在我國整體能源轉型的工作期程上持續推進;然而,面對深度減碳的需求,負碳技術的發展需有更多著力。一般而言,負碳技術可分為以科技創新的負碳科技、自然為本的土地碳匯,以及介於兩者的結合碳捕捉的生質能源。

在科技創新方面,有賴於投入自主研發能量或導入技術,及早建立成熟可操作的運轉模式,爭取負碳科技能早日商業運轉。土地碳匯方面,包括森林碳匯、生物炭、土壤碳匯及濕地碳匯等,是目前技術成熟度較高且具有可行性的技術,只是過往囿於土地資源、經濟規模或投入成本過高等問題,未能形成產業規模。未來若能積極面對問題,盤點整體潛在土地碳匯資源、現行與新方法學的介接、獎勵產業發展,讓土地碳匯達到一至五%的負碳關鍵貢獻,應是值得期待的。放眼二○五○淨零排放,許多過去我們認為不起眼或不具規模的負碳項目,其實都值得我們投入資源將其潛力發展起來,讓負碳技術在台灣淨零排放路徑圖上,扮演關鍵角色,早日達到淨零排放。

(兩位作者分別為台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