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是「和號」 @是「在號」

◎ 曾泰元

開門見山。「&」和「@」是兩個流通甚廣的常用符號,雖有俗稱,至今卻都還沒有正式的中文名,我建議把「&」翻成「和號」、「@」翻成「在號」。

我在東吳大學英文系開授一門「英語構詞法」的選修課,介紹到英文裡借自拉丁文的外來語per se(本身;本質上),順便以「&」(代表and)的英文名ampersand為例,指出ampersand裡面就含有per se這個拉丁文的片語。

我說文解字,分析ampersand是「and (&) per se and」(&本身就是and)發音的訛化。我想把ampersand翻成中文,卻捉襟見肘,查了手邊所有的權威工具書,只看到符號與漢字夾雜的「&號」,覺得兩個文字體系混用並不理想,甚至有點不倫不類。

許多源自西方的符號,標點符號也好、運算符號也罷,中文翻譯經常都是「~號」,譬如逗號(comma)、句號(period; full stop)、問號(question mark)、驚嘆號(exclamation mark)、引號(quotation marks)、加號(plus sign)、減號(minus sign)、乘號(multiplication sign)、除號(division sign)、根號(radical sign)。依循著這條思路與做法,把「&」翻成「和號」(表「和」的符號),合情合理。

「@」(英文名at sign)的中文也是個問題。在台灣,這個符號多半俗稱「小老鼠」,在中國大陸,這個符號常以音譯的「艾特」為俗稱,海峽兩岸至今似乎都還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由於「@」代表的是英文的「at」(在),因此我建議把「@」翻成「在號」,做為這個符號的正式中文名。

把「&」翻成「和號」,把「@」翻成「在號」,這兩個新的說法可視為正式的學術用語,並不影響坊間流通的種種俗稱。咬文嚼字,無關宏旨。拋磚引玉,就教方家。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