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慶祝「不消費日」:生活品質不是物質堆積而來

◎ 張瓊婷

十一月有兩個關於消費的節日,一個是雙十一購物節,另一個則是感恩節隔天的「不消費日」(Buy Nothing Day)

不消費日?是的,一個慶祝甚麼都不買的日子,今年確切的日期在十一月二十九日。其實,感恩節翌日在美國原被視為耶誕節購物起跑點,同一天被訂為「不消費日」,是針對過度消費的反制,希望喚起大眾省思「有哪些東西可以別再買了」?

首先,即使不考慮網購所造成堆積如山的包裝材料,東西買回家後,還需放置空間,從衣櫥到停車格,寸土寸金的地價,在購物衝動的片刻可曾想過?

其次,「薄利多銷」的概念,加上生產者有計畫性的產銷不耐用的產品,包括幾乎成了一次性商品的褲襪、塑膠玩具、常需汰換的電腦手機設備等,日常已少見能好好傳給下一代的物品。我們抱怨空氣品質不佳,卻又不斷將淘汰的商品丟往焚化爐裡燒。消費者應藉由行動,將要求品質的聲音傳達給生產者。

再者,省下的金錢、時間和空間等,可用於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多和家人朋友相處、給土地喘息的機會、給留在台灣的下一代多一些可能等。換言之,以提高生活品質,替代掉積累物質這樣的生活目標。

歐洲已開始擘劃「永續消費」,例如芬蘭政府在其「從少獲得更多」(More from less - wisely)和前期政策計畫中,展現將芬蘭形塑為較少物質,但較高生活品質之國家目標;德國在其永續消費國家計畫中,亦認定提高生活品質須尋求非物質的手段;瑞典政府的永續消費策略則側重相關資訊流通和知識養成。

反觀台灣,政界仍充斥著非得發財和建設不可的政見。充斥各地的「蚊子館」、不得安寧的道路工程、未見損壞即挖得坑坑洞洞的公園等等,花了納稅人的血汗錢,究竟提升了誰的生活品質?台灣整體的國民所得呈現正成長,問題在所得分配若不能有效解決,財富累積受到世襲加持後,未來世代所面臨的貧富不均將更形嚴重。

台灣的經濟實力與人民智識已達一定水準,該是思考分配正義與生活品質,摒棄花大錢,以脫離經濟成長迷思的時候了!

(作者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