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1979年伊朗革命之後,最受世人矚目的人物就是宗教人士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
革命之前,何梅尼只是個遭到政府驅逐的宗教人士,在國內固然有其影響力與支持度,但並不是甚麼重要的領袖,1979年革命中,他也不是唯一主角,而許多經歷過1979年革命的伊朗人,對於何梅尼的看法其實並不如主流觀點那麼一致。
何梅尼原本是在接近伊朗中部小鎮庫姆(Qum)的宗教人士,因在1960年代初期反抗巴勒維政府(Pahlavi)的改革運動遭到拘禁,後因再次參與反抗運動才遭當局驅逐出境。在一般的認知中,由於何梅尼在1979年革命後即掌握政權,所以想當然爾就是伊朗革命領袖,而且他「向來」受到人民愛戴。於是,何梅尼所說的話,無論在什麼情況、什麼時代,都為民眾瘋狂支持;他的一些反政府言論,例如批判「巴勒維的親美立場,讓伊朗人連美國狗都不如」,也獲得伊朗人認同;他在1941年出版的《揭開秘密》(Secret Revealed)、1970年出版的《伊斯蘭政府》(Islamic Government),批判美國、批判巴勒維,獲得了民眾支持,也成為了1979年的革命基礎。
由此觀之,1979年伊朗革命宛若何梅尼畢生努力的成果。但是,探究一場歷史事件的始末,若只從單一角度、單一人物切入,就難以窺見其他面向對於事件本身的影響。當何梅尼在1960年代初期遭伊朗政府逮捕時,是由較為資深的宗教人士沙理亞德馬達里(Ayatollah Shariatmadari)為其說項才獲得釋放。可見在60年代何梅尼不見得是甚麼重要的宗教人士,當時的資深宗教人士也並非站在反政府的立場。況且,他的反美、反巴勒維的言論在當時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影響的層面有多深?也並不是把他的特定言論圈選、羅列出來,就能說明。
何梅尼在他的著作中多次以文字表達他對美國的不滿,但這並不能代表全伊朗人的意見。他的作品又有多少人曾閱讀過?也令人存疑。60年代後的何梅尼人不在伊朗,著作又如何能在伊朗廣為流傳?如果當時何梅尼的作品名列年度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大,或許多少還可以證明他的影響力,但這當然是玩笑話。
其實,反政府運動在伊朗國內開始蔓延,當中有許多革命人士所付出許多心力。在這樣的氣氛之下,連帶使得人不在伊朗境內的何梅尼氣勢也跟著水漲船高。例如,1977年底他的長子在德黑蘭遭到暗殺,其實查無兇手,但何梅尼支持者宣稱這是巴勒維政府所為;到了1978年年初,有民眾在聚集的示威活動中開始高喊「讓何梅尼回國。」接下來幾個月這類主張也在各種集會中出現。同年8月,在波斯灣靠近伊拉克的城市阿巴丹(Abadan)發生電影院大火,據傳有數百人死亡。這起事件,反政府人士直指是巴勒維所為,何梅尼則是見縫插針,預言往後將會有更多類似事件;10月,何梅尼從伊拉克抵達法國巴黎。原因之一就是伊拉克政府應巴勒維國王的要求將何梅尼驅離,以免他影響伊朗政局,這個事件可視為是何梅尼在反政府時期具重要地位的指標,但仍不足以用以證明他是伊朗反政府運動的領導人。
當時實際在德黑蘭運作反政府活動的大有人在,相較之下,何梅尼比較像是隔空喊話。不過,當何梅尼到了法國之後卻因禍得福,獲得大量的媒體關注。原本國際間對何梅尼並不具任何清晰概念,卻因在媒體上大量曝光而成為「革命領袖」。 巴勒維國王於1979年1月離開伊朗,何梅尼隨後於2月回到德黑蘭,之後隨即藉著他的政治手段於1979年後在政壇取得優勢地位。當時雖有臨時政府成立,並由革命運動真正的核心人物巴札爾干(Mehdi Bazargan)擔任首相,但何梅尼本身也組織了「革命議會」(Revolutionary Council),如太上國會般監督臨時政府。
何梅尼甚至介入革命之後制訂憲法的過程。在1979年6月,巴札爾干政府訂立了一套憲法,但隨後何梅尼陣營表態拒絕這套憲法,並認為應該將何梅尼的宗教理念做為憲法的主要架構。原先,何梅尼對於原版憲法並無異議,但卻在此時突然轉向反對臨時政府的憲法。而何梅尼態度為何驟變,現今並無任何文獻資料可以對他當時的想法進行瞭解。 何梅尼在其著作《伊斯蘭政府》裡提到「宗教學者的政治管理」(Velayat-e Faqih or Governance of Jurist),由一個崇高的宗教學者掌管政治事務,就成了伊朗1979年下半年憲法制訂的重心。然而,其他宗教人士卻在此時提出批判,造成何梅尼陣營與其他陣營的衝突。特別是之前提到的沙理亞德馬達里,他不認為需要由單一宗教學者掌握政權,畢竟伊朗史上從未有任何宗教人士掌政的先例,此時由特定宗教人士的觀念來做為憲法骨架,引起衝突也就不令人意外。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主流觀點中提到何梅尼的思想是所謂「伊斯蘭原教旨主義」(Islamic Fundamentalism),另稱為「基本教義」,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什麼是基本教義的意涵,並沒有特定標準,所有的宗教人士也沒有一致立場。何梅尼的想法與作法,應是亞伯拉罕米恩(Ervand Abrahamian)的著作《何梅尼主義》(Khomeinism)所描述的較為貼切。我們今日所理解的1979年伊朗革命,也只是以何梅尼觀念為主的革命,成為有特定立場與史觀的革命。
時至今日,對伊朗政府而言,何梅尼還是不容他人做任何評價的,即使是好評也不見得能夠接受。例如,2014年英國的伊朗裔學者阿迪布摩格達姆(Arshin Adib-Moghaddam)出版的《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Khomeini》,儘管讚許何梅尼為20世紀相當偉大的革命家,但在隔年的5月伊朗的德黑蘭國際書展卻被列入禁書。
該如何評價何梅尼?也許到下個世代都還是會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