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拉夫桑賈尼與西亞世界

所謂的「溫和務實」與「保守激進」有時只是西方主流觀點的偏好。2017年1月9日,伊朗卸任總統拉夫桑賈尼去世,這位在國際主流輿論中的所謂「務實主義者」當年在伊朗舉國對抗強權的氛圍之下,主張開放對外合作,在當時的伊朗國內反而顯得不切實際、是固執不知變通。儘管改革立場在國內仍獲許多支持,但終究無法撼動革命後由何梅尼所建立的政治路線。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017年1月9日,伊朗卸任總統拉夫桑賈尼(Akbar Hashemi Rafsanjani)去世,享壽82歲。主流觀點中,拉夫桑賈尼是所謂的「務實主義者」(Pragmatist)。1989年,當他當選伊朗總統,國際輿論都認為他會給伊朗帶來正面的改革-至少是對外關係的改善,特別是對歐美的關係。只不過,當時的國際輿論只有單一個面向的看法,特別是以西方立場為主的觀點,缺少對當時整個局勢的評論與分析。

伊朗在1979年革命之後,由宗教人士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掌權,一時之間,伊朗政壇沒有什麼政治人物能與他平起平坐。同年11月4日,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遭到突圍、外交人員被綁架,使得伊朗與美國近40年的友好關係正式宣告破裂。姑且不論人質事件是不是由何梅尼主使,但這個事件的結果正好符合何梅尼的反美立場。原本美國對於何梅尼掌政並沒有太多意見,但在人質事件後,就不可能再接受何梅尼政府,這也是往後何梅尼在國際間形象丕變的主因之一:從過去推翻舊政府的慈祥長者,成為萬惡的什葉伊斯蘭代言人,也就在同一個時間,伊朗成了恐怖主義國家,在國際間人人喊打。

伊朗卸任總統拉夫桑賈尼(左)於1月9日去世,享壽82歲。圖右為伊朗總統羅哈尼。 (Middle East Institute)

而1979年之後的國際局勢,比以往更加緊張,關鍵在於美國與蘇聯的冷戰。60年代末期,共產勢力在東歐受挫,70年代初,資本主義在越南栽了跟頭,美蘇兩方先後元氣大傷。但是在西亞地區,1978年之際,過去試圖要踩扁以色列的埃及改變立場尋求和談,讓支持以色列的美國在西亞地區頓時少了一個難纏的對手;至於原本支持埃及對抗以色列的蘇聯,卻遭埃及「倒戈」,還驅逐了蘇聯的顧問與專家,是一大損失。1979年,阿富汗的左派政府竟不願聽命於蘇聯,令蘇俄擔憂西亞可能讓資本主義勢力全盤吸納,遂發動了接下來長達近10年對阿富汗戰爭。往後美國與蘇聯進行對抗,讓低迷的冷戰又熱了起來。這時的伊朗正值國內反美情緒高漲時刻,同時面對鄰國阿富汗遭到蘇聯侵犯,使得何梅尼在80年代後採行「不要西方、不要東方、只要伊斯蘭」(Neither West Nor East)的立場,誓死不受美蘇冷戰左右。

於是,整個80年代,伊朗就在對抗冷戰以及遭受到國際輿論圍剿的困境下度過。

1989年何梅尼去世,伊朗政局頓時陷入渾沌不明。究竟有誰能接下何梅尼這個精神領導的位置?最後是由1981年起就擔任總統的哈梅內意(Ali Khamenei)出線。此外,自革命以來就與哈梅內意關係緊密的拉夫桑賈尼,也在這時候當選了伊朗總統。這是伊朗政局劇變的時刻:在精神領袖去世,而且甫結束與伊拉克長達8年的戰爭。79年革命之後,伊朗經歷了10年的風風雨雨,確實不少人冀求拉夫桑賈尼能帶來改變。

自革命以來就與哈梅內意(左)關係緊密的拉夫桑賈尼(右二),在哈梅內意繼任精神領袖後當選伊朗總統。左二為伊朗前任總統阿賀馬迪內賈德。(AFP)

拉夫桑賈尼首重經濟面的改革,強調吸引外國在伊朗的投資與合作,當然這就是西方世界的資金與資源。此舉也就使得他與哈梅內意之間的關係出現嫌隙。承繼著何梅尼的「遺志」與「位置」,哈梅內意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全改變敵對西方的既定立場,開放外來(西方)投資與合作,顯然違背哈梅內意的意志。過去兩人雖然關係緊密,但此時兩人分居重要職位,嚴格來說,伊朗的精神領導人並不參與政治,只做最後政策之裁決,不似總統實際處理政務,還需面對許多對外接觸的工作。即使哈梅內意並非一味依情緒行事,但決策的立場必然與拉夫桑賈尼不一致。

其實,當年拉夫桑賈尼的作法有利於西方國家。於是,他在國際輿論中獲得了「溫和」的形象,也有了所謂「務實主義者」的美名。反觀哈梅內意,至今在國際輿論眼中都還是所謂守舊宗教人士。而人們可以思考的是,拉夫桑賈尼的政策是否真有「務實」意涵?何梅尼與哈梅內意的政策又是哪裡「不務實」?

何梅尼掌政之後,有鑑於過去伊朗受美國全盤壓制(儘管是他的個人立場),因而敵視美國,後來也敵視蘇聯。對於何梅尼及其支持者來說,這兩個立場卻是相當務實。對於希望擺脫美蘇兩強壓力的人而言,伊朗對抗主流國際強權,絕對是可以效法的典範。而在伊朗舉國對抗強權的氛圍之下,拉夫桑賈尼主張開放對外合作,反而顯得不切實際、是固執不知變通。只是這一切都只是國際輿論的偏好問題,當西方主流輿論對哪一個政治人物較具好感,就會以「溫和」、「務實」的形象將其包裝,反之就是「保守」、「激進」。

拉夫桑賈尼上任後首重經濟面的改革,強調吸引外國在伊朗的投資與合作,此舉也就使得他與哈梅內意之間的關係出現嫌隙。(Press TV)

現在主流媒體不喜歡的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就是個例子,一副這樣的人掌握了權力,世界就會毀滅一樣。然而,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單從主流輿論所賦予的形象就看出。即將卸任的歐巴馬看來「溫和」,但8年任期內發動對外戰爭當仁不讓。伊朗現任總統羅哈尼看似「溫和」與「務實」,但似乎難以保住他的下一任任期。

固然拉夫桑賈尼在伊朗一直都擁有崇高地位,國內也有許多民眾支持他的改革立場,可是終究不足以動搖1979年以來何梅尼所建立的政治路線。嚴格說來,伊朗政局相較於其他西亞國家來得穩定,關鍵就在於伊朗高層的權力在這近40年來始終具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在拉夫桑賈尼之後,伊朗已換過三任總統,其中也有政策路線的調整,但除了因2009年阿賀馬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具爭議性的連任引起暴動之外,伊朗國內整體政局的問題不大。

因此,拉夫桑賈尼在任內的努力(其實誰不努力?),不見得是伊朗需要的正確路線,也未必有助伊朗未來的發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