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春成、周廷潮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資料照,記者朱沛雄攝)
有關浩鼎事件及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請辭的報導,許多評論尖酸刻薄,又對醫藥研發常識離譜。筆者在美從事醫藥研究及發展三、四十年,謹以親身經驗表述個人意見。
一、美國頂尖大學例如哈佛、耶魯、史丹福、MIT、康乃爾、斯隆凱特琳研究所等等,都允許發明人自組公司研發新藥,並釐清如果發展成功,大學或研究所得利百分比。事例繁多,不需大驚小怪。而發明人以技術股及智慧產權投入公司「原始乾股」,也是極平常的事。
二、美國政府機構為提攜醫藥研發,施惠大眾,長期以巨資補助大學及研究機構,如果取得專利,又幸運研究新藥成功,政府分毫不取,採取「不與民爭利」的立場。台灣的政府幫助之後要掌控,要分紅,與民爭利,造成公私難分的窘境。
三、藥物開發極昂貴,高風險及高回報是常態。各類藥物的開發,從臨床前實驗到臨床第一至三期實驗要花四到六年,直到批准一般需要數億美元,甚至超過十億美元,但成功率卻只約十%。如果開發成功,回報率卻極高,有數十倍、甚至百倍。許多美國大藥廠(如默克、輝瑞、強森、禮萊等等)每年科研經費約五十億美元(大約一千五百億台幣),與全台灣科研總經費比較,可以瞭解台灣實情,台灣實在是在起步階段,所謂技術轉移的利益迴避,在台灣是不切實際的廢話,請問該轉給誰?台灣需要自己照照鏡子,是否有頂尖科技(多醣大分子項目)的其他承受者。
四、目前全球只有斯隆凱特琳研究所/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丹尼契夫斯基教授與翁啟惠教授(加大聖地亞哥)唯一以化學合成方法研究抗癌疫苗的先驅。丹尼教授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及前耶魯大學化學系主任,在學術上與翁教授是學長學弟的關係。這種多醣大分子項目難度極高,且是全新嘗試。因為疫苗不像一般抗癌藥物常有劇毒副作用,且疫苗有特異「標的性」。如果抗癌疫苗效果佳,造福人群,將是醫學大突破,獲得諾貝爾獎可能性很大。目前丹尼教授的抗癌疫苗已經在美試驗數年,也還沒有突破性的進展。翁教授以疫苗發明人的身分,以學術的立場,在浩鼎臨床試驗解盲時,遭遇挫折,為自己發明的項目說幾句話,是應該的。試想,對這疫苗項目的改善及發展,有誰比他知道更多呢?
六、所謂「內線交易」,筆者對台灣股市管控機制不了解,不宜多作論述,但一些對翁教授的攻擊及學術倫理的指責,觀念非常偏頗,有失公允,對台灣的形象及公信力產生了損害的後果。
(作者周春成是愛荷華大學藥學博士,在美國藥廠工作資歷二十年;周廷潮是耶魯大學博士,曾任康乃爾大學教授、紐約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