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一場買台灣的大陰謀

在親中政權即將終結,本土政權可能執政前夕,中國突然強化對台的兩條戰線︰政治戰線以「馬習會」突襲,亮出一個中國的匕首;經濟戰線則以對台灣產業的購併參股為主要手段,全面施展「一手蘿蔔、一手棒子」的威脅利誘,既圖謀以經濟力蠶食鯨吞,更妄想用政治力畫下緊箍咒,台灣一旦落入圈套,則免不了危疑動盪局面。

馬習會一直是馬英九終極統一的最高夢想,悲哀的是,儘管在任內極盡對中國傾斜諂媚之能事,卻百般相求而不可得。豈料卸任前夕,竟因國民黨選情一直低迷,本土的民進黨當選機率極高,「習大大」憂心台灣與中國將漸行漸遠,乃急召對歷史定位猶有懸念的馬先生,促成一場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企圖對台灣新領導人設下框架。果然,馬先生招之即來,喝之即醉,不僅失態失言,更自動跳入一中陷阱,簡直自取其辱。然而,台灣是民主國家,對馬習會散播的毒素,仍可用民主與本土意識予以療癒;但是,「習大大」趁著台灣景氣下滑之際,以其官方資金為後盾企圖對台灣產業進行購併參股的經濟手段,卻很可能得逞,更值得國人警惕。

中國對台灣由「利用」到「消滅」的經濟戰略,與其經濟崛起息息相關。早期中國藉助台商的資金、人才、技術與管理經驗,打下世界工廠的地位。等到中國經濟壯大了,卻缺乏核心產業、關鍵技術與完整供應鏈,故而設下扶植本國產業的重要目標,並鎖定台商為獵殺的主要標的。中國發展產業的主要策略有二︰或者花大錢建立產業,與台企直接對決;或者對台灣優質產業購併參股,借力使力,達到後發先至的功效。而中國一開始顯然選擇走第一條路,以國家資本培植面板、太陽能、LED等產業,但因缺乏優良技術,只能玩弄「大量生產」與「低價傾銷」的伎倆,使產業生態變成紅海,供過於求,價格崩盤,害人害己。

有鑑於如此失敗經驗,加上中國股市狂飆,資本市場資金氾濫,諸多購併參股的經驗與技巧更迅速累積,對台灣經濟戰略終於由正面對決,轉變為購併參股。因此,來台購併參股顯然不是中國企業集團的金錢遊戲,而是暗藏中國發展產業的圖謀。最顯眼的例子是近來中國指標性的清華紫光集團,似乎擁有源源不絕的資金,不但在全球進行大宗購併,更挑明台灣重要企業,購併金額動輒以百千億元計,令遭到點名的對象幾乎無力招架,而我官方立場也明顯出現鬆動跡象。

諷刺的是,中國錢海戰術若能奏效,則顯然是台灣經濟因傾中而自食惡果。對中國經濟的過度依賴,使台灣經濟弱化,不但無力對抗紅潮來襲,政府更只能放任企業自生自滅,讓台灣企業獨自對抗中國國家隊的侵門踏戶。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投資人對資本市場失去信心,資金大量匯出,截至今年第二季累計淨流出金額逾二○四七億美元。強烈的對照,乃是美國民眾截至去年底,持有台灣證券達一一四○億美元。而外資持有台股近四成,每天佔台股成交量約三、四成,台股不但成了外資的主場,嚴重的是,台股疲弱不振,股價偏低,一旦政府對中資防線鬆動,則中資必將成為外資之後台股的主力部隊,在資本市場上吞食台灣優質企業,摧毀台灣產業的根基。

台灣畸形的產業生態與資本市場連結,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二、三十年來,台灣經濟成長係建立在「台灣接單、海外﹙中國﹚生產」的假象之上;經濟成長果實,在就業方面係中國得利,在企業盈利上,由於績優企業外資多持有逾半股分,因此企業所創造出來的盈餘,大抵由外國投資人享有。換言之,過去GDP果實,多數為中國勞工與外國投資人收割,台灣企業打拚結果淪為一場空,導致薪資倒退、失業率偏高。尤甚者,當前台灣上市公司本益比與市值普遍偏低,更引來中國覬覦,進而發動一場鋪天蓋地對台灣產業的購併戰爭。這是一場以銀彈取代子彈,以商場代替戰場的買台灣大陰謀。馬政府不但看不到危機所在,甚至樂意迎合,看來在未來的半年裡,除了輿論的監督與發聲,更須產業、人民自覺,才能免除一場浩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