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海岸教堂,幸福多久?

◎ 陸曉筠

日前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高跟鞋教堂」設計引起媒體關注,今年九月高雄旗津也風光啟用一座「彩虹教堂」,我們忽然發現在台南北門「水晶教堂」後,台灣海岸開始出現這類型的「幸福產業」。

這些鮮豔、充滿異國風情的人工造景,均是以吸引觀光人潮、創造產業價值為目標,不僅讓人聯想到台灣一窩蜂的現象與產業,全民瘋完葡式蛋塔改瘋甜甜圈、瘋完甜甜圈改搶雷神巧克力…。當設計落入一窩蜂的風潮而充斥於我們的環境,就不是換個店面可以解決的問題。試想:台灣沿海各鄉鎮的海岸都出現大大小小、各型各色的教堂會是甚麼景致?一、兩年後當這些人工設施斑剝毀損、風潮不再,留給環境將是不可恢復的破壞,我們的環境可以承受一波波從圍牆彩繪、砍樹種櫻,到海岸教堂的風潮嗎?

這個現象或許可以解釋為對觀光收益的渴望,但這樣的收益是極為短暫的,且後繼仿效的設計因為新鮮感不再,吸引力消退將更為快速。台灣一直自豪於我們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這些才是台灣可以永續經營觀光產業的本質。

美國科羅拉多州在廿年前曾有一維護景觀的法院判例,由於大峽谷地形為科羅拉多州引以為傲的自然景觀,也因此吸引大量的觀光資源,一棟不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內,卻矗立於山脊線上的木造民房引起當地極大的爭議,因為木造民房的尖屋頂破壞了大峽谷地形的天際線,在不違反國家公園法、建築及區域計畫相關法規的狀況下,法院判屋主須進行減緩建築視覺衝擊之設計,原因是尖屋頂破壞重要景觀資源,會連帶影響當地觀光收益。西雅圖、倫敦等城市也都有保護重要景觀視覺軸線的相關規範。

台灣的景觀是無價的,也是我們對外宣傳台灣的重要觀光資源,保護景觀資源並非限制觀光,而是維繫觀光產業可以永續發展的本錢與策略,如果台灣的觀光仍依賴一窩蜂如海岸教堂般的「人工造景」,全民都將承擔風潮過後殘破的公共環境景觀。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