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股健康嗎?

最近全球股市飆翻天,中國香港更掀起全民炒股現象,股市有如瘋狗浪,反觀台股卻在萬點前近關情怯,成為少數的弱勢市場。台股與全球股市脫鉤,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顯得無計可施,只能感慨證交稅太高,但財政部長張盛和卻不同調,反嗆:「生病的人才要吃藥,目前台股很健康不須吃藥。」

財政部長張盛和(左)、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右)。(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平心而論,台股成交量萎縮,大盤上漲乏力,癥結不在證交稅,而是稅負的加重,包括復徵證所稅、股利課徵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兩稅合一扣抵稅率減半,而個人綜合所得稅率最高級距由四十%提高為四十五%,加上外資僅須課徵廿%分離課稅,內外資租稅負擔差距甚大,造成國內投資人撤出台股,資金則大量外流,連續十八季累計達一千六百多億美元,台股因此失血,失去上漲動能。另外,千分之三的證交稅率已實施廿三年,其間台股亦曾攻上萬點,顯見將此波台股漲幅落後歸咎於證交稅太高,並非持平之論。不過,我國證交稅在周邊國家,甚至全球之中,均屬偏高,亦是事實。

尤甚者,台股投資人喜好短線操作,交易頻繁,而證交稅猶如莊家抽頭,有交易便須繳納,以致長期結算下來,無論投資人是否獲利,光是證交稅之加總,恐怕已血本無歸。再者,全球股市已形成既連動又競爭的關係,交易成本太高,將迫使投資人出走,因此證交稅固然不是台股「凍漲」之元凶,但考量投資市場之健全,與周邊國家競爭態勢,如果證交稅的調降有助於台股恢復動能,何嘗不能列入政策工具之一?

然而,在證交稅爭論中,張部長拋出的台股健康論,卻令人難以苟同。台股在廿幾年前曾創下一萬兩千多點的歷史高點,如今繁華落盡,榮景不再,已淪為全球末段班。全球多數股市在二○○八年金融海嘯後,儘管其間發生歐債危機,但無論基本面如何,均飆出可觀的漲幅,部分股市更頻創歷史新高。即使一度瀕臨主權債務違約的歐豬國家,今年以來葡萄牙股市漲約三成,義大利約兩成五,愛爾蘭兩成,而遭到歐美制裁及低油價打擊的俄羅斯,今年漲幅也超過三成。相較之下,台股今年漲幅不到三%,明顯罹患老化症狀,無論漲幅或成交量,均難得出台股健康的結論。

或許部分政府官員的心態,是將股市當成投機炒作的賭場,因此台股失溫,正符合他們的期待。然而,股市雖有投機色彩,卻也是重要的投資平台,不僅讓投資人得以分享企業經營的成果,企業亦可在此募資,取得營運資金,或擴大投資,中小企業有機會茁壯為大企業。而民國七、八十年間台股的大漲,更產生外溢的財富效應,打造出一個愛拚就會贏、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當年台股之瘋狂與今日中港股市相比,絕對不遑多讓。台股失去風華,固不足憂,但不可諱言的,中國炒股熱潮已對台灣資金產生磁吸作用,光是三月份國內發行相關基金,吸金規模即達兩千億元之鉅,對我資本市場形成嚴重威脅。尤甚者,中國股市已成為全民運動,人人皆以買股為一夕致富的捷徑,而中國經濟下滑,企業財報造假頻傳,企業債亦不時爆出違約風波,股市上漲全係官方政策拉動,與資金行情所致,基本上就是一個大泡沫。若是台灣資金大舉投入,一旦泡沫破裂,可能讓台灣數十年經濟發展累積的老本一夕化為烏有,更恐引發金融風暴。因此,金管會在嚴控國銀對中曝險之餘,更應正視此波中國炒股狂潮,可能對台灣的衝擊與傷害。

中國社會充斥投機致富心態,各種金融商品炒作蔚為風潮,更存在各種未爆彈,如房地產、地方債、企業債等,而當前股市的炒作,無論是參與人數或金額,都稱得上是史上最大的泡沫。政府要保護台灣投資人與經濟不受到波及,除了在制度上加以防堵,治本之道則是運用政策工具讓台股能夠反映基本面,彰顯其投資價值,使之成為安全的停泊歸宿,本土資金方不致受到外界誘惑而外流,台灣虛弱的資本市場才能恢復健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