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國連對自己人都沒有吸引力

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演說中對台態度更趨強硬,不僅「九二共識」被等同於一中原則,毫無各表的空間,且再度拋出「一國兩制」作為統一的最終方案,並以「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替「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進行詭辯。此舉不僅引發台灣強烈反彈,即便中國內部亦有不同聲音,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即對媒體表示,無論是武力或軟實力,要實現兩岸統一都很困難;一國兩制方案之昧於現實,由此可見一斑。

梁雲祥直言,武力統一上最大的阻礙是美國的存在;而和平統一最大的阻力是中國自身的政治改革,因為台灣沒有辦法接受中國當前的管理制度和價值觀。他說,「如果和平統一,中國必須有吸引力。然而中國現在連對自己的人都沒有吸引力,還有好多人想移民、出國,那台灣為什麼願意回來呢?」梁雲祥總結,中國方面「硬實力不如美國,軟實力不如台灣」,是統一最大的問題。梁雲祥之言固然仍是站在中國的立場,但坦率承認中國的制度與價值觀連對中國人都缺乏吸引力,遑論贏得台灣人心,卻是比國內部分中了九二共識劇毒的藍營政客,更是腦筋清楚,了解兩岸不可能統一的現實。遺憾的是,藍營政客除了極少數如蔣家後代的蔣萬安公開力挺小英總統的「四個必須」,拒絕接受一國兩制,其餘檯面上的要角,似乎因為習近平幾近攤牌式的突襲,受到強大震撼而不知所措,因此只得死抱當年陸委會主委蘇起虛構的「九二共識」而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其實,中共的統治模式對台灣民眾毫無吸引力,習近平等中共領導階層應該了然於胸,否則中共何必建立一個獨裁專制的政權,對內箝制言論信仰結社等自由,並且戕害人權,使中國成為現代的邪惡國家?如果中共的體制與價值觀開放而多元化,那麼根本就不必有到處密佈的軍警特與網路警察,全面封鎖、鎮壓不同的聲音,而中國也可能在經濟發展之後,民智大開,出現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自由景象,走向民主化之路。而習近平明知中國吸引不了台灣,卻竟重彈一國兩制,抹殺九二共識的模糊空間,顯然是錯誤解讀了九合一選舉藍營大勝、綠營重挫的意涵,以為台灣多數民意選擇了九二共識,趨向統一;殊不知民進黨的挫敗,只是反映改革操之過急,執迷進步理念,以及施政欠缺縝密配套,發生很多後遺症,引發民眾不滿,致而萌生所謂「討厭民進黨」的情緒罷了,選舉結果跟兩岸政策並無干係。

習近平錯誤解讀台灣選舉結果,並且高估了中國的銳實力與民族主義的狂熱情緒,因此認為在民進黨政府潰敗之際,祭出一國兩制,必可乘勝追擊,讓綠營棄械投降,墮入統一的羅網。然而,中國的銳實力固然鋒利,但在民主生活方式與人權保障的軟實力上卻嚴重落後台灣。民主化的台灣,各階層、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皆擁有全然的自由,視民主為天賦人權,就像空氣和水一樣,是生活的基本要素,怎可能為了懲罰民進黨而接納一個社群網站受到監控,沒有發言的自由,並且透過人臉辨識、電子支付而對人民的一舉一動瞭若指掌的獨裁政權?而台灣的總統是透過民選產生,權力來自民眾的付託,做不好便可換人,如此優質的民主文化,豈是習近平廢棄任期制,要當一個沒有人可以監督制衡的皇帝所可比擬?

台灣四百年的開發史,受到不同外來政權的統治,與中國的歷史關係,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兩岸的相似之處,乃是漢人居人口多數,但此一因素並不能成為同屬一個國家的前提。新加坡華人居多數,仍是一個獨立國家,與中國並無關聯;英裔人口為主的美國,也是毅然斬斷英國的臍帶,方才成為世界第一強權。台灣豈能因漢人為多數,就必須與中國統一?更重要的是,台灣與中國在一九四九年的歷史重大轉折之後,各自選擇了不同的國家發展路徑︰台灣由威權政體過渡轉化為獨立的民主國家;中國則是在共產主義實驗失敗後,應用資本主義的手段,厚植國力,再透過高科技的運用,向更專制獨裁的體制倒退。如此歧異的發展,兩岸無論制度與價值觀均無交集,漸行漸遠,這樣的兩國兩制,如何扭曲擠壓為一國兩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