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教育部長的「專業」是什麼?

◎ 黃惟冰

內閣改組,教育部長一職最受矚目。有教育團體呼籲,希望行政院能夠提出一個具備「教育專業」的教育部長。

不過,究竟部長這個職位,最需要的「專業」是什麼? 又,擁有深厚「教育專業」,就足以成為一位好的教育部長,那麼台灣一路以來經歷這麼多擔任過大學校長的教育部長,成績如何?

首先,作為部長,第一個要面臨的一定是人格跟操守上的檢驗,包括財務狀況、婚姻或交友,甚至有無雙重國籍等,而這些,都與所謂的「教育專業」無關。

再者,一個中央部會,自常務次長以下,乃至於各科長,對於所管轄的業務、相關的法規、預算的配置,基本上都是瞭若指掌。因此,部長在一個部會中,在實務面上所扮演的角色,通常都不是「專業意見」的提供者,因為能夠提供的人比比皆是。部長真正的功能,是「政治責任」的背書者,以及當司、局、處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進行「調和鼎鼐」的工作,而這些,仍不屬於「教育專業」。

又,蕭規曹隨,無法成就一個優秀的部長,唯有改革才行。而推動改革,勢必衝擊既得利益,講白了,就是會得罪人。試想,一個在教育界長年打滾的人,固然會累積出傳統定義上的「教育專業」,但在此同時,不也是增添了許多人情羈絆? 當面臨改革抉擇時,一個「局內人」,真能比一個「局外人」更能大刀闊斧?

最後,今天一位部長所要面對最嚴苛的考驗,一是立法委員的質詢,二是媒體的監督。如何在高壓且反應時間極短的情境下,還能簡單易懂的說明政策,進而說服人民與民代,是每位部長都必備的基本功,這樣的能力也不等於「教育專業」。

總結而言,一個適任的部長,都應當「君子不器」。也就是不會只懂得一門手藝或技巧,而是悟性高,氣度大,能夠綜觀全局的通才,那才是台灣今天最需要的人才。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