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屠殺後的民眾服務

◎ 林春妙

國民黨一直硬拗民眾服務社跟他們沒有關係,但只要對戰後國民黨如何統治台灣的歷史熟悉的人,勢必會理解民眾服務社就是國民黨地方區域黨部的另一個招牌。

根據研究台灣戰後政治發展的日本權威學者若林正丈指出,早在一九四六年,中國國民黨即在台灣發展基層組織,從一九五二年伊始,國民黨為了在異地進行有效統治,便在各鄉鎮廣設「民眾服務社(站)」以作為其地方黨部的掩飾化身,企圖強化對台灣基層社會的有效掌控。一九五一年國民黨改造之後,在各鄉鎮的民眾服務社已經設立兩百三十四所,至一九五四年後,幾乎各鄉鎮都已經設有一間「民眾服務社」。

台灣學者龔宜君在討論國民黨如何有效統治台灣的研究中,指出國民黨著眼於外省籍與軍公教的「特種黨部」,以及本省籍台灣基層民眾的「區域黨部」,是國民黨有效統治台灣社會的兩隻重要臂膀。畢竟,彼時國民黨在二二八屠殺後面對有敵意的台灣社會,如何有效滲透台灣社會肌理,成為其政權鞏固與否的基礎。國民黨除了以政治忠誠與經濟利益的抵換關係,收攏地方派系及其本地頭人之外,以民眾服務社為地方黨部招牌的作法,就成為國民黨滲透台灣基層社會的重要手段。

顧名思義「民眾服務社」就是以各種服務來打入並滲透有敵意的台灣本土社會的手段,根據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所出版發行的「一甲子年史」一書中指出,國民黨以包山包海的「服務」:法律諮詢、識字班講習、助考駕照、田地助割、義診、獎助學金、急難救助、婚喪喜慶參與等等,以「拉出打進」的方式佈建與台灣民眾之間的關係網絡。如此看來,民眾服務社當然是國民黨在台灣社會的細胞組織。同時,「一甲子年史」書中,國民黨黨工也自信滿滿的說:「國民黨興盛時期的民眾服務站除了不會替民眾生孩子服務外,其他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由此看來,台灣民眾對政治人物的想像就是要會做服務,其實跟國民黨民眾服務社當時包山包海的服務,來收攏基層民眾的這一段歷史絕對脫離不了關係。

國民黨如何統治二二八大屠殺後有敵意的台灣社會,民眾服務社絕對居功厥偉。它就是國民黨地方黨部的另一個以服務為名、深入基層民眾社會網絡的細胞組織,當然是附隨組織,當然是黨產。

(作者為基進黨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