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三天十場風險就溝通掉了?

◎ 陳儒瑋

行政院宣布將於本週六起的三天內,分別在台灣北、中、南、東等四地,合計舉辦十場「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表示將傾聽民眾對於政府意欲分階段解禁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及千葉等五縣生產製造的食品進口政策之看法。面對時間如此倉促且緊湊的場次,很難不讓人懷疑,政府是不是真的早就擬定開放時程,而公聽會只是行禮如儀般的虛應民意?

本月初,傳出主管機關有意逐步解禁福島等五縣食品輸台,引發民間社會一陣譁然。實際上,這樣的傳聞從未間斷,去年七月就有媒體指出,台日雙方早已針對解禁一事達成協議,但台灣政府始終對外宣稱沒有時間表。豈料,本週農委會與衛福部至立法院報告今年八月赴日實地勘查結果,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當場表示,將採兩階段彈性管制,雖然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說,仍須跨部會協調,但從這樣的發言看來,政府顯然已表明開放立場,而這十場徒具形式的公聽會能發揮多少效用,頗令人質疑。

首先,行政院並未事先提供任何相關調查報告、風險評估說明與國際間對於日本食品輸入的管制標準等資料,目前也無法得知公聽會是否邀請正反意見陣營的專家學者與民間代表參與討論,難道是要民眾到現場聽官員大談政令宣導?討論資訊的公開透明,應是最基本的要求。

再者,這種攸關民生議題的重要政策,需要長時間階段性、計畫性地蒐集資料,進行基礎調查,並且不斷地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豈是短短三天就能達成?又為何一定要在這三天內完成?政府是在著急什麼呢?不免讓人覺得似乎別有內情。

受全球化政治現實與產業政策影響,台灣政府面對國際食安爭議,從瘦肉精、基改作物到日本食品,往往都是先宣示政策結論,再尋求民意共識,這種做法常搞得自己裡外不是人,而遭受多次食安風暴打擊的民眾,對政府的強烈不信任感,則讓情況更為雪上加霜。面對福島五縣食品解禁爭議,呼籲主管機關當前首要之務,應先立即揭露包括檢驗數據與方式、風險評估結果、管制措施與執行人力等相關資訊,切莫強渡關山倉促為之,方能開啟後續政策溝通的民眾參與機制。

(作者為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共同發起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