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創新 連續 不連續

◎ 沈建德

張忠謀持股資產二四一億元,林全談「創新」、「分配」被他打臉說政策矛盾,「創新」是帶來「分配」不均的罪魁禍首。蔡英文不敢怠慢,解釋「創新」是要扭轉過去側重於降低成本、追求效率、「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代工出口成長模式。這是對的,但她對分配問題沒給答案,因為張忠謀一人的財富抵得上萬人。

「創新」是台灣該走的路。大約五十年前,吾師安索夫及杜拉克「不連續的時代」就指出發明創新將改變社會。一九八三年安索夫的「策略管理扎根」,落實面臨「不連續的時代」企業的經營管理。

何謂「不連續」?無前例可循也。例如真空管被電晶體取代,再被積體電路取代,都是技術的不連續。若未跟上,公司只有關門。這種不連續改變discontinuous change的創新,所需時間較長,其成果一任或兩任總統可能都還看不到。等到產品成功,股東收入足以影響分配,已是十幾廿年後的事。蔡英文若是談這種「創新」,會不會像馬英九的黃金十年?

另一種「創新」叫做incremental change,所需技術上的改變是漸進而非不連續,故所需時間較短,短期內可能影響分配。卻也因此較易被競爭者跟上,最後還是落得要降低成本、追求效率、「台灣接單、海外生產」。

故國家的投資應放在「不連續」的技術,怪不得張忠謀等企業家要擔心放棄半導體。不過,若半導體事業是波斯頓顧問團所指的乳牛,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作者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