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看「馬習會」的幾個門道

張榮豐

已經落幕的馬習會餘波盪漾,台灣如何看待這場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會晤」?張榮豐教授提供了六個門道。(本報合成)

一、踐踏民意、藐視國會

馬英九臨行前2、3天在媒體爆料下,才匆忙告知國會議長,上飛機前夕開個記者會,回來後說要到立院報告;但不許立委詢問。11/14自行召開國際記者會, 然後號稱已做到「透明化」、「國會監督」。

這種事前不徵詢國會意見、不廣徵民意,等生米已經煮成熟飯、木已成舟時,才告知國會、事後再開記者會,這不是透明化更談不上國會監督,而是拉國會背書、呼嚨人民。

這和1997/12,各界即知悉1998年將舉行「辜、汪會談」。並在幕僚作業中將民調、意見領袖、專業人士(如孰悉京戲各種戲碼的專家)、在野黨領袖、盟邦…等意見納入考量,甚至將在野黨(康寧祥)納入訪問團成員…等做法相較,二者差距豈止十萬八千里?

二、追求個人虛名,罔顧國家利益-「用鑽石換回破瓦」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只要不計代價,兩岸領導人見面20年前即可實現。因為1995/01/30「江八點」中的第8點,就倡議兩岸領導人互訪。這20年來,台灣任何一任總統,只要不計任何代價,那麼隨時都可以「破冰」-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

世人評定「馬習會」功過、得失,主要取決於兩人同時在國際鎂光燈前向世人所做的政治宣示。

此次「馬習會」,馬英九當著習近平的面,向國際媒體宣示、確認「九二共識」只有「一中」沒有「各表」。事後綜合各種訊息得知,這並非他一時疏忽,而是和對方事先協商的結果。
這種用犧牲國家主權,來交換個人「歷史定位」(人死後才有的虛名)的行為;不只自私而且犯了談判中之大忌-「用鑽石換回破瓦」。

怪不得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若林正丈,認為「歷史定位」是附身於台灣總統的「妖魔」。

三、為滿足「個人秀」,不惜降低國家領導人格局。

國際領導人會晤,通常在公開場合只做政治宣示,具體事物在閉門會談中進行;事後再由工作階層以記者會說明、闡釋。「馬習會」的開場,習近平是以民族主義為核心,向全世界做出「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的政治宣示,基本上符合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格局。閉門會後,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召開記者會,充分表達中方立場,包括該說的醜話。

馬英九在開場白中,則以相當於陸委會主委的格局,囉囉唆唆提了五點「主張」。其中兩點圍繞民族主義,難脫「歸順」、「討好」、「唱和」之嫌;其他三點都是向對方請求,而且仔細分析皆屬不具實質意義的假議題。

最致命的是在這麼重要的場合,他不斷強調「一中」,而故意略去國人最在意的「各表」。
而且像一個憲法學教授,而不是國家領導人的一再強調不允許「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相對於習近平只提到「九二共識」,而未往下衍伸「一個中國」的意涵、細節,不禁讓人產生馬、習兩人誤拿對方講稿的錯覺。

閉門會後為搶個人風頭,他又取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召開記者會。此一記者會也因他進入更瑣碎的細節,以及受記者多元問題的干擾而失焦。這種為搶鋒頭、滿足「個人秀」的做法,不只降低國家領導人格局,更讓我方立場的表達失去迴旋的空間。

四、從「自嗨」到失態,讓國家形象受到傷害。

此次「馬習會」在新加坡舉行,在形式的安排上,馬政府一再強調對等、尊嚴。但和1993年的「辜、汪會」相比較,當時雙方都是專程前往新加坡會晤;而此次是在習近平出席中、星建交25周年的國是訪問(State visit)後,「順便」和馬英九見面。

而在會後的晚宴上,根據報導:「在喝酒方面,習近平及其團隊是淺嚐即止」;而馬英九則因太嗨而喝到微醺,以致在鎂光燈面前又現出他醉後的「媚態」。怪不得有人形容這是「習老大」去喝喜酒,順便叫「馬小弟」過來續攤,「馬小弟」因為太嗨還喝醉了!實在有傷國家形象。

五、即將卸任的總統,企圖框住未來民意,勢必徒勞無功。

馬英九說:「馬習會不是為下一次選舉,是為下一代幸福」、「推動馬習會也是希望為下一任總統,維持台海穩定的現狀」、「和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都有共識,橋搭好了,任何人都能上橋、只要遵守交通規則!」。

馬英九一直自詡「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是他7年多來最大的成就。這是一個對賽局理論完全外行的人,所說之「夜郎自大」、「貪天之功」的幼稚言論。

台灣能維持目前的現狀-「沒有被共產黨統治、台海今日無波、實現了自由民主」,是60多年來美、中、台進行動態、非合作(Dynamic and non-cooperative game)博弈的結果。這中間有賴蔣氏父子、李登輝、陳水扁等人的領導,更重要的是台、澎、金、馬2300萬軍民齊心努力所累積的綜合國力。

事實上馬英九是企圖為下一任總統搭一座「只有一中,沒有各表」的橋,並且要他(她)遵守這個「交通規則」。

回顧歷史,連蔣氏父子的核心價值-「反共」,都框不住以蔣家嫡傳自詡的馬英九了,一個即將卸任的總統,能框得住未來的民意嗎?

六、「馬習會」的影響-激化統獨對立、讓年輕人更憂鬱,為習近平製做一個向台灣下任總統施壓的「槓桿」與藉口。

兩岸領導人會面是件大事,總統必須代表台灣民意,向世人宣示、向對岸領導人表達基本立場。馬總統此行,依目前民調顯示:他以個人意識形態取代民意,激化了統、獨對立;又以國家利益換取個人虛名,讓年輕人對前途更加擔心、鬱悶。

更重要的是,他此行所宣示的「只有一中,沒有各表」雖框不住未來主流民意,但已為為習近平製做一個向台灣下任總統施壓的「槓桿」與藉口。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秘書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