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企業家入閣 國家經常帳≠企業財務報表

◎ 沈榮欽

行政院長張善政在救災的表現獲得國人一致好評,而背負著國人對新政府財經內閣的期望,民進黨是否自民間引進企業家入閣,議題也浮上檯面,無獨有偶,陳長文日前也建議郭台銘四年後代表國民黨競選總統。企業家是否會是優秀的政治領袖呢?

行政院長張善政,曾擔任Google亞洲區硬體管理總監的職位。(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台灣向來偏好學者從政,也屢遭批評與現實脫節;企業家從政雖無學者不諳世事的缺點,但亦有其盲點:容易誤認國家為一個大企業。克魯曼曾經舉例,如果一個國家吸引鉅額外資投資,企業家幾乎都認為企業產量因此增加,所以該國會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導致貿易順差。但是,在企業層次為真者,在國家層次未必如此。事實上,外資淨流入必定伴隨貿易逆差,因為國家經常帳與企業財務報表不同,凡有貿易逆差的國家,必須伴隨以出售外國人資產超過其購買的數量,以達成經常帳平衡。

企業家從政的優點,在於堅持管理的效率與效能,有助改善政府官僚組織的效率與強化政策落實。但是國家畢竟不同於企業,憲政的制衡機制遠超過公司治理對CEO的控制。很多企業家入閣後會發現政府機關無法如企業組織般如臂使指,而有權力集中化與擴大政府組織的傾向。例如義大利的貝魯斯科尼與泰國的塔信兩位前CEO總理,都曾試圖以修憲等方法擴權,廣遭詬病;也都在小而美政府的改革口號下,卻以擴充政府組織與人員告終,塔信甚至將泰國的部會從十三個增加到二十個。

企業家無傳統政治人物的僚氣,並能為保守的政府組織引進新觀念與新制度,但是其風險是過度依賴大企業與富人觀點施政,例如南韓前總統李明博屢遭批評無法忘情於現代建設CEO的經歷,大量自其校友、教友與企業家朋友中揀選內閣成員,施政也以企業友好與減稅的政策優先,無論是李明博的747或是馬總統仿效的633的失敗,都有部分肇因於唯成長論與無視社會對分配正義要求,尤其容易因為對效率的追求而犧牲底層勞工的權益。

新內閣的挑戰,包括台灣民主化衍生的政府效率低落,與社會日增對分配正義的期待,特別是如何在國際不景氣以及憲政對內閣權力高度制衡下,同時達成經濟轉型與社會正義。企業家閣員不僅要明辨政府與企業的異同,以結合兩者之長,同時要建立與公民團體等非政府組織的連結與合作 - 李明博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受限於企業家的背景,而鮮少與非政府組織往來,偏偏南韓人民對於七萬個各行各業的非政府組織的信賴超過對政府的信賴。因此,單只是由公民團體發動的反對美牛進口與私有化政策的燭光示威,就足以癱瘓政府數月之久。台灣公民社會力量自洪仲丘與太陽花運動之後也沛然莫之能禦,企業家閣員更應該強化連結與促成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作者為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