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29歲男談KANO與抗戰

台灣的Y字型歷史

◎ 陳昱齊

近來阿輝伯的「日本祖國論」引發「中國史觀派」的全力圍剿,事實上,阿輝伯的論述只是把過去國民黨長期統治下「被掩蓋的台灣史」給掀開而已。長期以來,在「中國史觀」的歷史敘事脈絡下,台灣人被迫將「八年抗戰」扛在身上,被迫將鴉片戰爭以降,中國遭外國屈辱與入侵的歷史背在身上,台灣的學子一定都經歷過「我的國家好悲慘,老是遭到外國的欺負」,那種典型「中國民族主義」敘事的深刻影響。無怪乎,台灣學子對於一九三一年,只會知道那個根本不是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九一八事變」,卻對於KANO勇闖日本甲子園毫無所悉。

 圖為電影「KANO」劇照。(衛視電影台提供)

歷史的書寫應該回歸土地與人民為主,「八年抗戰」是中華民國史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許多外省人刻骨銘心的生命經驗,但不需要為了「八年抗戰」而刻意遺忘、甚至扭曲同一時間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台灣人的生命經驗,大家的生命經驗都值得重視與保存,沒有誰的比較高貴或低賤。

過去典型的中華民國史,完全不提日治時期的台灣,自一九一二年建國以來到一九四九年撤退來台,對「中華民國史」而言,同時期存在的「日治台灣史」,其意義只在於提供諸如「愛國志士」回到「內地」參與「對日抗戰」之用,只要不符合這個概念的,一律跳過。但是「中華民國」畢竟建國一○四年以來,在台灣的時間已經遠多過於在「神州大陸」上,因此,近年來,中華民國史的書寫不得不面對「日治台灣史」的存在,也就是學界目前盛行的Y型軸線敘事(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111),這是尊重台灣歷史多元且多源的表現,當然,敘事的主體仍有歧異,但不失為替中華民國史與台灣史之間架起橋樑的作法。

然而,近來國民黨要人們的發言,卻有意要打破Y型軸線敘事,回到過去「日治台灣」作為「中華民國史」附庸的歷史敘事上,令人感到憤慨。不過,在當今資訊開放的時代,國民黨的回頭路顯然是往死巷裡鑽,只會把他們所苦心經營的「中國史觀」越做越狹窄,容不入別人的歷史經驗,最終只能成為沒有「歷史悸動感」的斷簡殘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文史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