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中市民談BRT退場

◎ 楊宗鑫

七月八日起,台中新市府宣布以優化公車專用道取代上路未滿一年的BRT,值得探討。

 BRT。(資料照,記者張菁雅攝)

BRT自上路以來,爭議不斷,雖便利了部分如學生、主婦、長輩等弱勢族群,但也因運輸涵蓋範圍有限,造成沿台灣大道周邊如台中工業區、中部科學園區、精密科學園區、關連工業區等產業聚落多達十萬以上的汽機車上班族群通勤時間拉長,不僅未能解決台灣大道的「心肌梗塞」(引用胡市長之說法),反而使其提前癱瘓,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配套措施尚未完成即草率上路。

以做為台灣最成功大眾運輸系統的台北捷運為例,回顧其建造過程,係由市郊的木柵線、淡水線、新北投線等先行通車,後續才進入台北車站、東區、西門町等精華地帶。試想若當初順序相反,在周邊地帶未能發揮疏導效果前即逕在精華地帶營運,則周邊民眾無法搭乘捷運進入市中心,仍得使用汽機車代步,交通困境依舊無解。相較下,胡市長選擇在各捷運路線尚未完成前即在台灣大道設置BRT,造成非居住或工作於台灣大道沿線者搭乘不便。在優化公車專用道實施後,原本BRT族群的通勤時間,或將隨著專用道上公車數目的增加而延長,但非BRT族群則可望因公車退出慢車道而加快通勤速度。

公共政策的決行必然有其利弊,決策者的職責即是從中判斷最有利於多數人的方案。林市長將BRT改制為退可守、進可攻的公車專用道(即未來捷運系統建立後,隨時可伺機改回BRT),讓上班族的通勤之苦不致延續。身為台中市民之一員,筆者持肯定看法。(作者任職法務部下轄單位,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