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錯誤的政策會造成台灣主權的喪失

在一片冷颼颼的景氣中,圍爐的日子愈來愈近了。回顧過去的一年,台灣面臨極大的經濟考驗,先是馬政府大幅鬆綁中國投資限制,接著全球金融海嘯席捲而來,這對經濟體質耗弱的台灣不啻雪上加霜。影響所及,企業關廠或緊縮導致許多勞工無奈接受減薪、無薪休假,甚至在年關將近之際遭到裁員。以往每逢春節,「財源滾滾」大家琅琅上口,但現在「裁員滾滾」已然成為國人的噩夢。

台灣的經濟體質變差,從創造經濟奇蹟到失業率居高不下,真是令人感慨萬千。溯其原因,禍首無疑是二十年來的錢進中國。當台灣的產業、資金紛紛西移,企業界在台灣的投資自然相對萎縮,勞工的就業機會、實質薪資所得也隨之減少,從而影響到國人的消費能力,以及政府的稅收。有道是,「有投資才有工作、有工作才有所得、有所得才有稅收」。去年馬政府上任,罔顧台灣經濟此一病灶,反而無限制鬆綁中國投資管理措施,妄想倚賴中國提振台灣經濟,把毒藥當成補藥,其結果就是經濟體質不堪全球金融海嘯一擊,百業蕭條,民不聊生。如果馬政府不痛改前非,繼續推動緊密的兩岸經貿關係,台灣更難擺脫螺旋下墜的經濟困境。

除了政策上的錯誤,台灣經濟表現的惡化,也值得國人一同省思。二十年前,台灣經濟尚屬欣欣向榮,但隨著民主改革的開展,社會運動、勞工運動、環保運動等風起雲湧,再加上土地、勞力成本節節上升,遂造成企業經營者極大的壓力。彼時,中國開始經濟改革,以專制作風營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兩相比較之下台商乃競相西移,台灣勞工的工作機會因此拱手讓給中國勞工。此外,台灣經濟成長之後,勞工勤奮的美德卻逐漸變質,比較辛苦的工作難受青睞,迫使企業大量雇用外籍勞工,台灣勞工不少工作機會又讓給外籍勞工了。最近,在失業壓力之下,國人重新體認應捲袖子幹活、要拚才會贏,頗有恢復當年勤奮美德之勢,這是十分可喜的改變。希望將來景氣好轉之後,國人能記取教訓,珍惜工作機會。

不僅是經濟方面,去年一年在政治方面也有很大的衝擊,這主要源自國內的政黨輪替。去年立委、總統選舉造成國民黨全面執政,但馬政府並未兌現「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承諾,在所謂的九二共識之下,自我矮化台灣國家主權地位,快速向中國傾斜,台灣主權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有此意識形態作祟,馬政府自然寧可把台灣的產業、資金趕到中國去,為終極統一奠定經濟基礎,而無心於提振國內投資信心、創造實質就業機會,讓國人在自己的家園安居樂業。由此也可以看出,政治與經濟的關聯性,國人思考兩岸問題沒有所謂「政經分離」的空間。

台灣在短短的半年多,就淪落到「國不成國」,孰令致之?常言道: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旨哉斯言。去年五二○以來,台灣從主權到經濟,無不顯著向下沉淪,不就是馬政府施政一意孤行所致嗎?過去一年,大家實在是太辛苦了,而且苦日子可能沒那麼快結束。信仰終極統一的馬總統當然責無旁貸,但馬總統畢竟是選民選出來的。所以,國人一定要記取教訓,投下神聖一票時,要特別小心謹慎,一方面要觀察候選人平日的言行,一方面也要審度候選人的政見是否可行,以免產生傷害台灣的結果,否則,萬一台灣主權透過民主程序而喪失,台灣的失業率大增而國民所得變成跟中國一樣低,就後悔莫及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